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亮相全国双创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6-14 17:03:06

这是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展示的一款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自动充电机器人(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社杭州6月14日电(记者黄筱、张璇)6月13日晚,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亮相全国双创活动周,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项目在杭州上演了一场科技“快闪”。

6月14日,观众在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参观一款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19年是“创客之夜”举办6年来首次亮相全国双创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全国双创活动周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一个品牌,也是中科院每年展示双创成果、交流双创经验,与产业界和投资界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这是在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展示的专业无人机(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打破以往项目路演形式,活动首次采用“快闪”方式,每一支双创团队需在2分钟内进行项目展示,如寻找伯乐的“千里马”,创客团队在舞台上各显身手,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突出项目的亮点和创新点。德同资本、贝达药业、赛智伯乐等知名投资机构与企业高管坐镇路演现场,并对感兴趣的项目释放出投资意向。

这是在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发布的自主研发的“灵鹊星座”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运营体(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创客之夜”首次设置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对话交流。在科学源头创新到产业技术创新的链条中,高科技创业如何跨越“死亡谷”是圆桌论坛热议的话题。

这是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展示的深海科考装备(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中国科学院赵宇亮院士表示,我国在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但成果转化环节相对薄弱,“双创活动正是健全创新链、跨越‘死亡谷’的重要桥梁,将基础研究的突破真正转化为产品,进而推动国家的创新能力。”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则分享了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他表示,首先应精准选择人才和成果,其次要提高技术的成熟度,最后要为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也认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支撑。

6月14日,专家在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发布自主研发的“灵鹊星座”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运营体。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活动期间还有200个来自中科院各院所、双创基地,浙江省多家众创空间、孵化器的优秀双创项目在“创客之夜”展区开放展示,吸引了500余名企业代表、专业观众、社会公众参与,促进优秀双创项目与各类资源的交流融合。

相关推荐
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赢发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四届年会在京举行

2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四届年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代表团访问巴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钱韦、王奇慧等9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近日来到巴西,展开为期数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携手探索中巴科研合作的广阔前景。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2024年度获奖者揭晓

11月20日至21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NST)年度峰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