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第四届年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钱韦、王奇慧等9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近日来到巴西,展开为期数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携手探索中巴科研合作的广阔前景。
11月20日至21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NST)年度峰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
10月20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主题是“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
日前,202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交流会在克拉玛依市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30余家院属单位的百余项科研成果集中展示,12家科研院所现场进行了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和推介。
8月15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主办的“一带一路”冰冻圈科学观测研究国际培训班在甘肃兰州举办。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国家灾害管理局所属的国家灾害管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5月14日在罗马尼亚图尔恰市举行的第31届“三角洲与湿地”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国家研究与发展研究所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
第一届中国-意大利生物多样性大会3月2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
中国科学院、斯里兰卡供水部以及佩拉德尼亚大学18日在科伦坡签署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三方运行管理协议,标志着中斯水中心完成建设期,进入三方联合运行管理的新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海洋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中-印尼海洋科学联合实验室,在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强调,中国科学院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储备,已经选聘12000多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特别研究助理,深挖人才的“蓄水池”。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立20周年发展战略研讨会近日在合肥科学岛举行。
第四届国际展望大会(天空2020)于11月25日举行。在农业科技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徐鹏表示,粮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徐鹏同时分享了陆稻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为人类面对干旱等自然挑战带来有效解决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完成了首台1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的集成测试,推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挪威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容淳铭表示,区块链将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电网和虚拟财产等方面实现数据的跨边界分享,实现数据的价值。
为期六周的“2019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23日在京结业,共49名来自香港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6月13日晚,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亮相全国双创活动周,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项目在杭州上演了一场科技“快闪”。
中欧合作的大型空间探测计划“微笑计划”22日启动工程研制,预计将于2023年底发射卫星,对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规律做进一步研究。
显示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