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茶有理由“走出去”

来源: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6-26 14:47:45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千百年来,种茶、制茶、饮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从唐到清,我们的茶在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

今昔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中国茶目前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缺乏能够叫得响、记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叶企业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这既是中国茶产业“走出去”的痛点,也是中国茶产业“走进去”的突破点。

从更广的视角看,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整体来看,立顿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其密码就在于标准化、品牌化、生活化,不仅找到了合适的目标消费群体,而且提供了合适的产品形态;不仅发展了茶产业,更传播了茶文化。

推动中国茶叶更好地“走出去”,首先需要创新理念,打好文化牌。对中国茶企来说,卖茶叶不单单是卖原料、卖产品,而应提升到推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次上。其次要创新模式,增加产业的附加值。要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根据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新产品,如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并向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渗透,形成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精深加工业。

形成一个大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好的产品应该是标准化、标签化的,让消费者容易理解和选择。中国茶要“走出去”,还须秉持“生活方式营销”的品牌建设思路,让茶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国茶开拓国际市场,必须与国外的饮茶习惯相融合,针对出口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和消费习惯,研发适销对路的茶产品,最终补齐中国茶产业品牌和市场的短板,从茶叶大国迈向茶叶强国。

相关推荐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走进蒙古国达尔汗乌拉省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主办,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19日在蒙古国达尔汗乌拉省省会达尔汗市举行。

“世界文化遗产交流暨中法‘茶酒对话’”活动在巴黎举行

15日下午,由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福建武夷山三茶集团有限公司与巴黎中国茶文化中心协办的“世界文化遗产交流暨中法‘茶酒对话’”活动在法国巴黎举行。

中蒙俄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座谈会暨“茶和天下蒙古行”文旅推介会举行

中蒙俄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座谈会暨“茶和天下蒙古行”文旅推介会26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相关专家人士就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相关进行讨论,并开展品茶、茶文化图片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