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三生共融”助力乡村“内外兼修” “五大振兴”给力湛江“打翻身仗”

来源:湛江日报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8-26 15:17:20

俯瞰廉江石城镇十字路村,路畅、水清、村洁。 记者 李忠 航拍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之根本;乡村振兴战略,实为治国安邦之良策。在湛江,这两个要点越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涌现出勃勃生机。

近日,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吹响了湛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一轮冲锋号,擘画了湛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蓝图。

为什么要出台《规划》?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作为农业大市的湛江而言,意义更是非凡。《规划》的出台,目的何在?意义何在?又将为湛江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经开区东山街道调文村智能大棚蔬菜基地。 记者 张锋锋 摄

关键词:判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湛江来说意味着什么?《规划》提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湛江市开展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与行动纲领;是湛江市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是湛江市推进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湛江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要求。基于这四个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湛江不应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作为。而《规划》的出台,正是湛江对“主动者”身份的进一步明确。湛江藉此表明决心,坚定吹响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一轮冲锋号。

关键词:求变

早在2018年1月,湛江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吹响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时至今日,我们却陷入“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跑在了其它兄弟城市的后面。《规划》客观地指出,湛江农村仍然存在产业园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乡村环境污染严重、乡风文明挖掘不够、农村基层组织能力不强、各类农业资金投入乏力等问题。乡村振兴道路上,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机遇,补短板、缩差距的过程,也是推进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规划》的出台,正是为了主动求变,以问题为导向,打赢乡村振兴翻身仗。

关键词:乘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比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因此,湛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抢抓机遇。当前,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战略目标为湛江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湛江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为湛江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对乡村振兴提出新要求。面临这些新机遇与新挑战,《规划》的出台更有利于湛江辨清形势、乘势而为。

徐闻果农采摘菠萝忙。 记者 张锋锋 摄

关键词:绘图

《规划》出台的一大作用,在于“绘图”。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湛江市乡村振兴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据此,《规划》对湛江乡村振兴发展绘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光有“路线图”还不行,《规划》还附带了更加便于操作、便于参与的“施工图”和“任务书”——《规划》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分解出“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指标”共29项,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25项。此外,还制作“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项目表”,囊括基础投资建设、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等共135项,明确起止年限和项目业主,一目了然。

关键词:担当

蓝图绘就,就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力推进的其中一个关键,在于责任担当意识强不强。《规划》对此特别作出规定:分级评价各地实施情况,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评估内容。而且,评估结果作为各级党政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广东农垦雷州东西洋现代粮食示范区的稻田里,工作人员正驾驶收割机进行收割。 记者 刘冀城 吴智恒 航拍

《规划》打出什么牌?

打赢一场乡村振兴的翻身仗,对湛江而言已迫在眉睫。如何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中“人、地、钱”难题?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何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规划》打出了一套“33552”的组合牌。

3 ——“三区建设”

在战略定位上,《规划》提出了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和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坚持高点定位、海洋特色、生态优势,细化主体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启动生态经济示范区、农产品主产区、休闲宜居示范区,绿色工业产业带、特色旅游产业带“三区两带”建设,把雷州半岛打造成“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建设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立足湛江的最大实际,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城市、重点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突出,乡村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河头镇油河塘村一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捕捞罗非鱼。 记者 李忠 摄

3 ——“三生共融”

《规划》提出,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规划》特别注意立体化区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在统筹利用生产空间方面,湛江将以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区、重点镇为主要载体,市域形成“一带,三轴,七大产业集聚区,九个产业培育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在合理布局生活空间方面,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同时,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在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方面,大力实施农村环保行动计划;逐步健全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加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

“三生共融”将有力推动农村“外在形象”和“内在实力”的同步提升。聚焦生态,着力解决颜值高不高的问题;聚焦生产,着力解决实力强不强的问题;聚焦生活,着力解决治理好不好的问题。通过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让发展起来的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

风朗村生态公园充满田园风情。 记者 张锋锋 摄

5 ——“五大振兴”

《规划》提出,聚力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五大振兴”是打赢这场翻身仗的“重拳”,亮点纷呈。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培育实用技能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培育现代文明风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乡村文明为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文化兴盛,提振农村精气神,加快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加强宜居环境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推进新型农村治理,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夯实基层基础是固本之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文艺汇演助推新农村建设。 记者 张锋锋 摄

5 ——“五个一批”

衡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特色”。《规划》明确,湛江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到2022年,全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区域差异化布局。

选准一批特色产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以“品”带业,以“业”致富。

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至2020年全市系统累计创办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达到500家,其中发展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100家。

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

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同时,扶持特色农业品牌,推广“湛江市特色种养业扶贫十大案例”等特色发展模式。

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2 ——“双赢战略”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若能做好两者的统筹衔接,将形成两大战略互为给力、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规划》提出,要做好精准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减少。二是推动乡村基层设施提档升级。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交通物流、水利、信息、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互联互通。三是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制定落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重点区域和特殊贫困群体,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四是构建长效脱贫扶贫机制。推广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等办法,解决脱贫稳固问题,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

规划引领,湛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乡村振兴亮点逐个睇

产业振兴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400万亩;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460万亩。

力争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三品一标”产品数达150个;2022年农产品加工占农业总产值的72%以上,“三品一标”产品数达170个。

推进湛江农垦、廉江、徐闻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雷州东西洋现代粮食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统一设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流转。

争取国家级涉农科研机构在湛江布局分支机构,围绕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作物繁殖、养殖基地和海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研究院。

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湛江打造成为中国海洋科技研发和孵化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先行区。

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海洋种业新园区,打响湛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

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培养海红米等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应用。

积极发展国内知名电商深度合作,将红橙、红杨桃、荔枝、茶叶、水果、海水稻、湛江鸡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探索在京东、天猫等网上平台开设“中国湛江特色馆”,同时利用淘宝、阿里巴巴平台开展互联网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和“湛江糖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特色项目。

重点以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廉江和徐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徐闻国家级菠萝产业园、广东现代农业雷州菠萝园(省级)、湛江(徐闻)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国家二线“南繁”基地、禽畜良种繁育提升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为具体抓手,大力推进湛江市现代农业发展。

组织实施湛江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扶持特色农业品牌,重点发展湛江鸡、廉江红橙、吴川番薯、徐闻菠萝、雷州芒果、徐闻山羊、遂溪火龙果、麻章西瓜、坡头莲藕、东海香瓜、湛江对虾、湛江罗非鱼、流沙南珠、南三青蟹等特色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优势特色产业。

力争2019年打造40个体现半岛风貌、代表湛江水平的特色乡村。

以安铺鸡、红橙、山茶等农业食品为特色产业,打造宜业小镇。

规划建设八音、锣鼓文化等安铺特色文化展示馆。

开发精品民宿、创意工坊、民艺体验、农事体验等特色文化产品。

着力整合湖光镇、南三镇、乌石镇、安铺古镇、江洪镇、角尾乡等旅游资源,发展以休闲农渔业为主体的滨海旅游业态。

人才振兴

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建立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人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人才“智库”,实现人才在湛江全区域内共享。

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创业工程”。

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等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

文化振兴

力争2022年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95%以上。

全市行政村实现善行义举榜和70岁以上老人赡养公示栏的建设全覆盖。

加强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部分中心村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探索举办文明湛江乡村广场舞大赛。

将雷州文化的民俗节目融入旅游景区当中。

重点开发徐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史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雷州石狗、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人龙舞、傩舞、雷剧等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建设好一批海洋文化中心设施、海洋文化走廊、滨海观光带、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及海洋文化城雕、壁画等。

推广雷州垦造水田、种植管护、旅游策划、景观设计等并联推进的模式,加快打造稻海桑田。

建好用好湛江市博物馆、寸金桥公园、硇洲岛渡琼作战指挥部、鹤地水库等红色教育基地。

打造全国一流的亲情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新时代红色旅游线路。

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红色古街”,开展创建“红色小镇”。

生态振兴

到2022年,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治理率达60%,农村无公害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

到2020年,湛江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50%行政村,达到生态文明创建标准,美丽宜居村的达标率达到45%以上;2022年,美丽宜居村的达标率达到65%以上,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

加强对古居、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延续村庄传统文脉。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力争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示范镇3个。

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

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海东新区、东海岛开发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修复受损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对雷州湾、湛江湾红树林进行重点保护与恢复,高标准修复与建设沿海基干林带。

开展新一轮绿化湛江大行动。到2020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

相关推荐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东雷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12月2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东雷高速已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计划年底实现全线通车,雷城连接线等支线工程也将同步开通。

23年扎根海岛乡村 矢志育人初心不改——记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周立聪老师

冬日的清晨,朦胧的晨曦照亮了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也照亮了位于基地南侧的东简小学校舍。早上天刚蒙蒙亮,周立聪就提早出门,从东海岛最西边的民安镇家中出发,驾车到最东边的东简镇东简小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