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加持”:上海已有千余老建筑“可读可听”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05 09:34:51

新华社上海9月5日电(记者陈爱平)打开手机扫一扫建筑外墙或周围设置的二维码,该建筑的“前世今生”就跃然于手机屏幕上——游客可以阅读文字,收听音频,观看实景图、视频甚至VR全景导览,以了解建筑的基本信息、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4日披露,自2018年上海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建筑可阅读”相关活动以来,共计有1298处建筑完成二维码设置,运用二维码扫读、建筑整体识别、位置服务、移动应用等技术,丰富市民游客游览体验。

科技“加持”同时,更多上海老建筑向市民游客敞开大门:目前,六个中心城区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2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约10倍。今年上半年,这些建筑共接待游客764.63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进一步加大“建筑可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今年上海旅游节的一大亮点,包括建筑开放、扫码阅读、建筑微旅行、文创市集等四大板块。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上述六区文旅部门推出87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包括黄浦区的精选外滩沿线建筑线路,杨浦区的“百BU穿YANG”城市文化微旅行,长宁区的“邬达克之旅”等建筑加文化路线,徐汇的“名人故居之旅”等近20条线路,静安区的“漫步苏河湾”文化线路以及虹口区的多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等。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4日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上海六个中心城区还将新增142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174处;新增237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总量达到1535处,到明年上半年六区共2180处建筑将完成二维码设置。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