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宜进一步加强科技赋能跨境金融能力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9-23 15:00:04

新华丝路网南宁9月23日电(记者范超)随着东盟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跨境商贸物流与产业合作对各国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11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界代表对科技助力金融开放、防范金融风险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并表达了较强的合作意愿。

当前,东盟各国持续加快金融科技开发、引进和应用,较好推动了金融业提高服务效能、加强互联互通、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柬埔寨有16个支付服务供应商,用户数量超过400万。此外来自中国的微信支付、支付宝也已经在柬埔寨成功运营。”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振都说,柬埔寨金融快速发展得到了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减少金融成本、优化支付体系、提高金融效率、加强金融安全以及促进普惠金融等领域应用广泛。

“我们将建立包容、普惠的金融支付体系,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环境。”缅甸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局长杜眉图温表示,缅甸希望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金融市场。

除了对金融服务效能的优化,金融科技减少跨境结算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也是各国金融界关注的重点。

“无缝的金融互联互通可以为经济活动提质增效,所以通过合作伙伴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助理瓦吉拉·阿蓉狄说,东盟各国可以更多使用本币进行跨国贸易和投资,减少对一些主流货币的依赖和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在东盟和东盟+3框架下,柬埔寨正考虑将支付门户和其他东盟成员国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强跨境结算基础设施的建设。”谢振都表示,在这一合作框架之下,各国银行可以通过使用标准的二维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方面使用本币进行支付。

谢振都建议,中国和东盟可以进一步加强金融互联互通合作,尤其是要加强区域金融的韧性和稳定,以应对全球经济面对的不确定性。

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金融业科技合作、业务拓展、管理交流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便捷的渠道。

记者了解到,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等区域性业务中心正加快向南宁布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正加大力度提升面向东盟的区域金融服务能力。

“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市场融资能力,鼓励东盟金融机构进入广西的同时,也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拓展东盟国家业务,有效创新供给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更好满足‘一带一路’投融资的内生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格鲁吉亚总理: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10月22日在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期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的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对华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