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能源研究会史玉波:依托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推进能源发展转型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16 17:20:53

新华丝路网南京10月16日电(记者孙寅)“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装机和消纳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面临系统调峰资源不足、电网外送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化交易机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16日,在江苏省扬中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提出,实现我国能源系统转型变革,可依托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打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

综合能源系统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改变供电、供气、供冷、供热等各种能源供应系统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和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利用现代物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提升管理模式,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对各类能源的分配、转化、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图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作“建设综合能源系统,打造高比例清洁能源城市”主旨演讲。

“综合能源系统旨在实现多能源的互补互济和协调优化,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我国能源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史玉波说。

2016年,国家能源局先后批复安徽金寨县和西藏日喀则、甘肃敦煌、江苏扬中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致力于打造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生产与就地消纳的城市样板。扬中市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为主,到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33%。

史玉波认为,依托综合能源系统打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城市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用能终端入手构建区域型综合能源系统,逐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转型;二是从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微网等新业态着力,为建设区域性综合能源系统提供良好的示范基础和技术支撑;三是加强与能源电力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

“我国能源发展转型变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城市等试点建设为路径,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着力推动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培育能源领域新业态、新动能,提升多能互补利用水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史玉波说。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陆上风电项目绿色发展指南报告在京发布

近期在京发布的《“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陆上风电项目绿色发展指南》聚焦“陆上风电项目绿色发展”,回顾近十年全球风电行业高速发展现状和特点,梳理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风电项目投资建设情况,研究提出了风电项目绿色发展关键要素、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旨在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绿色“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再升级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在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有关情况及取得的系列新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底色更绿 朋友圈更大

10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会议期间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9)》,提出了未来5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的7个方面行动计划,“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绿色”底色愈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