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中国保持改革定力经济将长期向好——访标普资深经济学家陈锦荣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25 14:22:27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4日电(记者杨承霖、高攀)过去一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诸多内外挑战,但全球知名评级机构标普近期仍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A+级,并将中国经济前景列为“稳定”,反映出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保持了良好预期。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秋季年会期间,长期从事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标普资深经济学家陈锦荣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并未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造成显著影响,也没有影响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陈锦荣表示,中国若能在国内外诸多挑战面前采取适当政策,保持改革定力,发挥中国经济的独有优势,中国保持评级并无压力,经济前景也长期向好。

面对内外挑战,中国政府推出宏观政策“组合拳”。其中,中国在货币和财政两大政策领域分别推出的“定向降准”和“减税降费”给陈锦荣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陈锦荣认为,中国此前维持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避免银行盲目放贷造成坏账、引发金融危机,如今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已见成效,银行不再需要设置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作为“缓冲”。

陈锦荣还特别赞赏“定向降准”。他表示,其他经济体下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往往流向不受控制,但中国政府保持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使资金更多流向中小企业并有效支持就业。

在财政领域,减税降费也是中国政府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之一。在陈锦荣看来,减税政策显示出政府经济调控理念的“重大转变”,预示中国政府将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周期。

除了“定向降准”和“减税降费”,随着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银行业和保险业扩大开放等措施落地,海外诸多金融从业人士对中国金融领域改革的进展更加关注,陈锦荣也认为当前中国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正当其时。

陈锦荣说,随着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经济将更富有韧性,这也将有利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进一步提升。

相关推荐
山东省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智能制造交流会

山东省-日本智能制造交流恳谈会日前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来自中日汽车、装备、物流等领域的60多家企业及机构的110多名代表参会,围绕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向中国援桑医疗队授勋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8月25日在桑给巴尔总统府接见第34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向全体队员授勋、颁发奖章及纪念证书,以表彰他们对桑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贡献。

外资金融机构“看多”中国经济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表示,随着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各项措施加力,中国经济积极信号增多,凸显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