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重庆:创新扶持手段为民营企业破除贷款“玻璃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28 14:31:34

新华社重庆10月28日电(记者张翅)“信用不高”“抵押不足”是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时常见的“玻璃门”。重庆创新扶持手段,以增信、提供风险准备金等方式,为民营企业破除发展路上的资金困难。

重庆市多部门联合推进民企组合信用贷款。通过对分散在各部门的涉企数据信息清洗梳理,对银行有条件开放;同时提供风险准备金。在此基础上,引导银行为企业提供不需要抵质押、担保的信用贷款。企业只要在网上注册申请,合作银行将兑现“157”工效承诺:即在1个工作日内快速响应,5个工作日内完成尽职调查,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体验过这一服务的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只需要真实填报自身经营数据和财务报表,就可以获得无抵押贷款额度授信,给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重庆市北碚区常务副区长董伦介绍,截至今年三季度,仅北碚区已经获得授信的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达到470家,北碚区政府及时拨付到位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增加银行放贷的信心。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截至2019年9月末,重庆全市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信用余额594.3亿元,较年初增加94.6亿元、增长18.9%。当年累计发放信用贷款1165.9亿元,额度占上年全年的131.0%;占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1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11月2日—4日 全球渝商大会将在重庆举行

记者10月16日从重庆市工商联获悉,全球渝商大会将于11月2日至11月4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为主题,旨在集聚渝商资源、凝聚渝商智慧、汇聚渝商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献计出力。

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担保、一车直达” 重庆—中亚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顺利首发

10月15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4辆载满电子产品的TIR专用车辆从西永综保区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西永综保区在全市率先打通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全流程,正式开行重庆—中亚TIR线路。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形成33项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

据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消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已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