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打造文旅精品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26 15:34:29

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记者林凡诗、黄庆刚)近年来,广西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文旅特色产品体系,加快传统旅游度假地转型升级,建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提升了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一大早,家住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的阳秀娟打开临街两个店铺,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大圩古镇被誉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优美的自然风景与历史建筑相结合,成为古镇特色。阳秀娟说,游客欣赏漓江风景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彩调剧”“桂剧”等文化表演,民俗文化的融入让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我对巴马长寿文化非常感兴趣,特意过来探寻长寿‘秘诀’。”来自天津的游客王桂珍说。据了解,巴马全县人口约30万,目前仍健在的百岁老人有88位,高于“世界长寿之乡”认定的每10万人口中有7位的标准。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夏益发说,近年来,巴马注重康养长寿文化培育,依托长寿资源发展健康旅游产业,让游客感受长寿文化,体验康养生活。

近年来,广西多地打造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新业态,加强文旅项目统筹推进,文旅融合新理念受到游客欢迎。据了解,2013年至2018年,广西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47亿人次增长到6.8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从2057.14亿元增长到7619.90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桂林是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桂林市文物局局长张明道表示,近年来,桂林以加快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灵川县江头村有“百年清官村”的美誉。近年来,江头村以廉政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廉政教育基地,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村民周智华说,他常用业余时间无偿为游客讲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南宁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强化规划引领和产业聚集。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利用自身优势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孔子文化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间的旅游合作。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南宁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4.34%,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3.58%。

广西还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文旅发展有机衔接,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桂林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一些村民在村中码头工作,有的还经营起民宿,村民莫龙珍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培育精品农业、养生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如今,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

中越边境的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以传统工艺品绣球闻名。靖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前,这项传统手工艺并未给当地群众带来太多收益。如今,当地不断加大对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开发,家家户户制作绣球成为旧州街一景。“现在我家绣球都是客户主动来订制,供不应求。”绣球制作者赵爱培说,自家绣球不仅卖到国内各地,还远销欧美。

相关推荐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

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6年来成果丰硕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的第六年。6年来,广西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开放发展的牵引工程,坚持建通道和强运营齐抓,增效率和提质量同步,拓合作与促融合并举,通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通道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