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英媒:与疫情谣言斗争需要耐心和关心

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王国腾 2020-02-18 12:32:10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2日发表记者署名文章称,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谣言层出不穷,不仅在网络上引发恐慌情绪,还危害人们的健康。文章摘编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不仅酿成肺炎疫情,还在网上引发恐慌。2003年,SARS暴发时,中国只有大约6%的人上网;如今这个比例差不多有60%。微信是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普通用户平均每天在上面逗留90分钟。结果,在全国数万名确诊病例与病毒斗争的时候,整个国家还遭受着网络媒体信息的攻击——主要表现为谣言层出不穷。

社交媒体在中国发展迅猛,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另一方面,现在信息流量之大前所未有。手机直接接收各类信息并且是实时接收,让人感觉病毒步步紧逼,即便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周遭全部是诱发恐慌的头条文章时,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泛滥的新型冠状病毒新闻让人难辨真伪。上周,我爷爷用微信发来消息说:“病毒怕酸。每天两次……把棉球浸满浓醋塞入鼻子,对防止感染病毒大有帮助。”

我没有找棉球。朋友对我说,他们也收到亲戚发来的类似消息,让他们往鼻腔里抹香油,不要穿毛衣。这类消息往往来自最难处理的社交平台——家族微信群。

许多消息是复制粘贴过来的谣言,我爷爷发来的这条就是这样,但乍一看仿佛是他们自己写的。这类消息大多用聊天的口吻开头:“医院一个朋友跟我说……”还有的带有刻不容缓的口吻:“刚刚收到消息!”或者“重大消息”。

这让我想起去年12月英国大选前流言四起的日子。《约克郡晚邮报》报道,一名病童因为没有床位不得不睡在医院的地板上。消息披露后,社交媒体上质疑这则报道的帖文泛滥,它们往往这样开头:“一个护士朋友跟我说……”

《约克郡晚邮报》总编詹姆斯·米钦森问一名批评者:“为什么你相信(社交媒体账号的)说法,而不相信你已信赖多年的报纸?”

要消除不实信息,第一步是树立权威的消息来源。家族内部交流可能是很管用的办法。中国人现在倾向于用发送养生信息来表达关心,实际上,我多数朋友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会。一个朋友说,这也“没什么害处”。

有人想跟亲戚辩论,结果会更加生气,因为亲戚们恐怕更相信一篇帖文,而不是自己的孙女。

还有一个问题:从哪里入手戳穿谎言。养生谣言容易戳穿,贻害无穷的阴谋论则另当别论。有位朋友转发她奶奶发来的一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消息,她说:“我知道我奶奶关心我才给我发送这些信息。”

随着形势的变化,大家在与谣言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展现出耐心——还有关心。

相关推荐
林毅夫:中国经济复苏值得期待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月16日刊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国2020年经济展望》的文章,作者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文章认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英媒:中国复工“剧本”值得国际跨国公司借鉴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4日发布的题为《中国新常态可能成为疫情后外国引入的重要经验》的报道称,在西方政府开始放松使经济陷入深度冻结的限制之际,多家企业表示正在借鉴位于中国的公司近几周的经验,学习如何安抚紧张的消费者和员工。

非媒文章:中国战疫经验可供南非借鉴

由于采取了及时果断的措施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南非正受到全世界赞扬。迄今,南非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遵循了中国抗击这种病毒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要求大批民众待在家中,展开细致的检测和追踪,并对感染者实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