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泗县:系上“保险栓”,吃下“定心丸”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5-07 15:57:19

胜奎大哥,看到你家麦地上飞的小飞机了吗?这是村里专门给你这样的贫困户防治小麦赤霉病出动的现代化设备,这下你可以在外面踏实干活了吧?4月29日,泗县屏山镇陈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曹金永通过视频聊天,给该村贫困户王胜奎吃了一颗“定心丸”。

王胜奎是2015年的脱贫户,2019年由于妻子心脏病复发,导致家庭支出骤增。“才刚脱贫,难道又要返贫吗?”王胜奎对此忧心忡忡。在外打工时考虑到家里的十八亩地到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时候,他心里为难了起来:本来因为疫情,今年出来打工就比往年晚了个把月,现在回家给小麦打药就耽误在工地上挣钱,不回家吧,庄稼就有可能减产。

其实像王胜奎这样的忧虑,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早就考虑到了前头。为了让贫困群众能够安心在外务工,村里牵手能人大户,出动无人机,为像王胜奎这样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进行免费 “一喷三防”,给困难群众稳产增收、防范返贫系上了“保险栓”。

据悉,该县对因自然灾害、家庭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和农户,按照入户核实、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研究、乡镇审查审核、县级审定等程序,及时将其纳入脱贫监测户或边缘户管理,积极开展救助帮扶。

曹金永告诉笔者:“脱贫监测户是指人均纯收入低于 5000元且具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我村对这样的农户,以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真正做到帮扶工作精准滴灌。”

最近,大路口乡龙沟村74岁的脱贫户曹明荣,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下地干活了。前一段时间,村里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大。村党总支书记黄新雷找到曹明荣,让他在村头的苗木基地里干一点浇水、移苗的活,每天工资80块钱左右。曹明荣对此还有一点犹豫,怕自己年纪大拖了整体工作的后腿。可是一到地里,他就乐了起来,原先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村子里的曹士玲、张要云等十来个超过70岁的“大龄”贫困户都在这里干活呢。

黄新雷给笔者介绍,根据政策,从事公益性岗位的贫困人口年龄不超过65周岁,为了堵住弱劳动力家庭返贫通道,村里根据“留守”贫困人口的年龄分布,给不同的人群通过设置公益岗、产业带动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据悉,目前该县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全部建立了联系人制度,组织镇村基层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动员基层党员和能人大户作为他们的联系人。 “联系人每月都能保证开展入户走访,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与联系对象沟通,及时了解生产生活现状、致贫风险和发展需求,帮助落实救助帮扶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县扶贫开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单珊)

相关推荐
安徽泗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培育、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泗县:一颗葡萄“链”动一方经济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埋头苦干”到“抬头看路”,李洁玲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新时代农民的市场觉醒。

安徽泗县大庄镇:写好乡村振兴路上新“菇”事

对于未来的发展,泗县大庄镇将重点推动香菇深加工产业,开发香菇酱、香菇干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同时探索‘农业+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