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版“新基建”来了,首批重大项目总投资约2700亿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洋 2020-05-08 16:29:54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记者龚雯、周琳)记者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近年来,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总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从已交出的“成绩单”来看:上海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15个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市大数据平台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340亿条数据;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个……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的四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具体来看,未来3年,上海将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互联设施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等。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表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社会投资是主体。未来3年约2700亿元投资中,各级政府投资约600亿元,其余2100亿元是社会投资。

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政府要引导、市场是主体、重大政策举措是保障。针对“新基建”建设中主要存在的“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强”四方面问题,马春雷表示,上海将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加强指标要素保障、完善规范标准、支持建立“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等,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领域,让“新基建”越用越强,越用越有价值。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这场聚焦新兴产业的政企恳谈会,内蒙古谈出合作新机遇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一场聚集了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企业的恳谈会上推介内蒙古这两大产业集群的投资环境。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