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英互译系统的落地应用,展现了AI语言大模型赋能应急救援的价值。
如果美国真正致力于引领人工智能领域,就必须首先消除那些不利于留住创新人才的系统性障碍。这意味着要建立一致、具有前瞻性的移民政策。
文莱中华中学4名师生代表7月27日启程前往中国广西,受邀观摩第22届广西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邀请赛。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沪开幕。作为国产人工智能算力创新的关键推动者,燧原科技以“芯火燎原”为主题连续第六年参展,全面展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AI商业化落地和研发探索的最新成果。
与美国似乎专注于强大但专有的大语言模型、企业级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不同,中国正在采取截然不同的路径培育其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育。美国和中国教育系统的传统优势和劣势正在重新校准。
在上海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该案例集以中英双语图文结合的形式,集纳了全球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中的部分宝贵成果,通过一个个中国AI与世界共同成长的鲜活故事,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对智慧共享、合作共赢的有益探索。
在研发AI的技术竞争中,中国正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这并不令人意外。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政府集中资源打造AI超级大国,此类战略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领域已获验证——中国目前在这两个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人工智能已从一个抽象的学术概念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股重要的力量,扮演着学科教育老师、人生指导师、数据分析师等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也在影响着招聘决策。
今年七国集团峰会讨论内容缺失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系统治理话题。对前沿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考虑相对有限,反映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观念的更广泛转变。
在政策与需求的引导下,今年,我国算力中心的PUE已经达到了1.46,高于全球的水平。未来,我国绿色算力的绿电应用比例也将大幅增加,到2025年底将达到80%。
美国法院近期就人工智能版权问题做出的两项关键判决,将对中美争夺技术主导权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法院难以将几十年前制定的法律适用于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技术领域,仓促的判决可能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
中国浓厚的技术乐观主义文化、高效协同的机构体系以及自上而下推动规模化的治理模式,共同驱动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大规模应用与发展。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BIFNC)主持的“全球人工智能融合:共享可持续未来的创新实践”分论坛9日在日内瓦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峰会”会场举行。峰会期间,该院国际合作部主任林桢就如何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互联互通以及实现Al共享等问题接受了新华丝路记者专访。
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携中国之江实验室两项科学模型成果GeoGPT及OneAstronomy来到日内瓦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峰会的主场舞台,以主题为“计算和人工智能:无尽的前沿与探索”的20分钟英语演讲。
为期4天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全球峰会11日落下帷幕。本届峰会在人工智能治理、技能培训和标准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承诺。
7月12日,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千人会议中心开幕,会议期间,以“算擎北疆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内蒙古联通人工智能发展大会召开。
7月12日,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创新协同,开启绿算安全元年”专题活动在呼和浩特举办。
全球各国正加紧在人工智能、数据隐私、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制定各种数字法规,亚太地区的数字法规数量也在激增。
2017年,中国政府决心到2030年时人工智能(AI)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今8年过去了,中国已接近实现这一目标,而所有人都好奇背后的秘诀。
显示 109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