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凯盛科技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5-14 10:13:49

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蚌埠凯盛科技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融合、相互促进,创新链螺旋式上升促进中国玻璃产业在世界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面对今年疫情,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

在凯盛科技的展厅内,厚度只有0.12毫米的超薄玻璃可以像纸张一样卷曲,而这样只比一张A4纸厚0.025毫米的超薄玻璃经受一辆家用轿车以时速150公里的速度撞停到墙上的冲击力,可以完好无损。这种薄如蝉翼的玻璃2018年4月刚刚下线,是目前世界上的最薄玻璃。

蚌埠市是国际信息显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是国内新型玻璃的研发生产龙头。凯盛科技以玻璃为主业,面对国内信息显示材料“缺芯少屏”的情况,注重发展新型玻璃产业,围绕玻璃“超薄化、高透化、大尺寸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显示玻璃基板、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凯盛科技以信息显示材料为重点产业的新型玻璃,建立并完善了石英砂原料供应、光电显示玻璃基板、ITO导电膜玻璃、显示模组等从上游原料供应、中游基板开发到下游显示模组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建材集团蚌埠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强说:“创新两个字,远远不能涵盖我们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经过了努力达成技术的一项又一项攻关,从0.33毫米到0.2毫米再到0.12毫米,每一级的攀升,都对我们的人员能力和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14年6月,凯盛科技生产出了厚度在0.33毫米的超薄玻璃,在世界玻璃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并广泛应用在国际国内的信息显示材料上。“越来越薄、越来越硬、越来越白、越来越透”,既是新型玻璃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倒逼的迫切需求,从“并跑”到“领跑”,已经成熟的全产业链条还必须不断创新。

中国建材集团蚌埠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强说:“0.2毫米到0.12毫米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改称之为极薄玻璃,从这个称呼上的转变,我们也能感受到,随着阶段往下发展,下一次突破的难度是显著提升的。”

凯盛科技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装备设计及大规模化生产等环节。产业链传导的创新需求,刺激和引领创新链的研发和攻关。然而科研攻关越到最后,越是艰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不断升级的融合,让两个链条的人员曾经几乎绝望。

中国建材集团蚌埠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强说:“技术攻关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2018年我们从0.15(毫米)向0.12(毫米)进行极限攻关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全部的百名玻璃工匠们,还有我们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四个月时间基本没有离开过岗位,吃住在生产线上,那时候做实验经常用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料方,进过反复的失败,反复的推到重来,屡次失败让人感到绝望,最后我们还是挺过来了,可能就是凭借一个信念吧。”

“创新永无止境、‘双链’融合促进”。凯盛科技在创新链的每个环节内部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多个创新链螺旋式研发促进了产业链不断升级。创新链不断螺旋式升级,融合产业链不断实现新跨越。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产业化的需求开展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以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促进市场、技术领先的良性循环。如此反复,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技术的迭代提升,先后突破0.3mm、0.25mm、0.2mm,并最终创造了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工业化稳定量产的世界纪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工业大奖。

通过技术创新,凯盛科技打造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三大产业链,“两链融合”使得中国新型玻璃牢固占领世界玻璃市场。今年1到4月份,凯盛科技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8%。

凯盛科技集团并没有满足0.12毫米的厚度。在0.12毫米玻璃批量下线的时候,就已经在着手准备0.1毫米超薄玻璃的研发。“产业链”和“创新链”继续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玻璃始终领跑世界。(江志勇  周广策  李奇伟)

相关推荐
范先群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3月16日上午,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建站暨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校地“牵手”成功 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正式启动

3月16日,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正式启动。以联合培养高等医学人才,服务安徽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校地合作开启崭新探索模式。

安徽蚌埠:发力商业航天“蓝海” 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

蚌埠市抢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