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大使随笔: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0-06-24 16:38:35

乌干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卓有成效。截至6月19日,乌干达累计确诊755例,但无一病亡,治愈率高达65.1%。这主要得益于乌干达各界高度重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诚如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卢蒙巴所说:"乌方认真借鉴中方疫情防控经验,取得良好成效也应归功于中方。"

面对疫情,中乌守望相助、并肩战斗,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升华。在中国抗疫最吃劲的时候,穆塞韦尼总统和卢蒙巴总书记分别向中方发来慰问函,穆塞韦尼总统本人还在媒体面前手举"Wuhan Jiayou"(武汉加油)的标语牌声援中国。乌干达归国留华学生安娜动情地说:"中国是我第二个家。中国一定会好起来,我们在你身边。"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克服自身困难向中方合作院校湘潭大学捐赠了6000只口罩。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的乌干达留学生奥东积极参与当地志愿服务,同中国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乌干达给予的宝贵支持,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乌干达发生疫情后,中国率先驰援,同乌干达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人心齐,泰山移""兄弟情深,患难与共""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中方援乌抗疫物资上这一条条铿锵有力的标语,诠释着中乌互帮互助的友好传统。中乌友好医院积极收治确诊病例,在该院工作的中国援乌医疗队积极参与救治工作;中国援建的乌干达国家体育场被改作方舱医院,成为守护乌干达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生命之舟"。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乌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特别是乌干达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难以独自应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乌合作正有力帮助乌方克服疫情冲击,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在乌干达中资企业等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紧急引进设备生产口罩,填补乌干达批量生产口罩的空白,获得穆塞韦尼总统称赞。中国投资者经营的手机工厂生产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完成了乌干达史上首笔手机出口订单,助力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他乌干达中资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也想方设法不停工、不停产,为乌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出重要贡献。

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我坚信,经受疫情考验的中非关系将更加坚实牢固,中非友好将更加深入人心。展望未来,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
中国良种羊在乌干达“安家落户”

乌干达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下从中国引进的首批9只简州大耳羊日前顺利运抵乌干达。乌农业官员以及南南合作项目中乌专家等参加了7月1日在恩德培举行的接收仪式。

通讯丨银针解痛 仁术暖心——记义诊在乌干达边远地区的中国医疗队

中国自1983年起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40多年来,共有24批、220多名医疗专业人员跨越山海来到乌干达,在门诊、病房、手术台和义诊现场辛勤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乌干达人在家门口收获健康,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理解、友谊与希望的种子。

通讯丨焊花里筑梦——在乌干达见证中国焊接专家播撒技术火种

汗珠顺着额角滑落,焊接面罩下是一双沉稳而专注的眼睛。23岁的乌干达青年西尔弗引弧、运条,眼神聚焦在熔池上,枪尖一点压着一点,焊花飞溅中,随着一条均匀的焊缝在最后一根薄壁方管上逐渐成型,西尔弗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