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首趟“湾区号”中欧班列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何宇 2020-08-25 16:24:15

首列“湾区号”中欧班列8月23日21点45分到达阿拉山口站后,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通关手续,经阿拉山口口岸顺利出境,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为粤港澳大湾区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贸易通道。

“为了让首趟‘湾区号’中欧班列快速出境,我们加强运输组织,做到了班列当天到达、当天通关。这也标志着新疆铁路口岸的通道能力进一步释放,对保障国际产业链稳定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运转车间主任孙德敬介绍。

据了解,这趟班列共搭载49个集装箱,货值约2300万元,主要货物为电子产品、机电及轻纺类产品。班列自8月18日下午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23日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后,途径莫斯科、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等地,预计14天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运距13438公里,是目前我国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

从班列接车、机车换挂到票据班列,阿拉山口站协同海关、边检等部门,合理安排线路,提前预告信息,做到各环节紧密衔接,加快票据办理、货物查验等相关作业,为班列出境开辟“绿色通道”。

“我们做好班列票据到达流转、纸质票据与电子运单信息审核确认、放行后优先挂运编组车辆三项工作,与海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协调哈方铁路驻站工作人员,压缩翻译译票时间,确保班列快速通关。”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联运值班员吾木提·吾马木说。

在多部门协同作业的过程中,班列票据须与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进行对接,耗时较长。阿拉山口站优化票据办理流程,整合加快票据周转,压缩非作业时间,实现票据流与车辆流的平行作业,有效加快了班列放行速度。

“为保证首趟‘湾区号’班列高效通关,我们与深圳海关、代理企业提前对接,提前完成了舱单的传输审核,与铁路部门密切关注班列动态,现场关员24小时值守,第一时间完成现场监管和验核作业,确保了班列即到即办。”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一科科长王帅介绍,在全球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世界贸易通道受阻,中欧班列以其安全快捷、绿色环保、成本较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日益受到更多企业和货主的青睐。这趟班列的开行,有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助力更多国货走出国门,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阿拉山口口岸是距离欧洲最近的铁路口岸,这里的海关、铁路为中欧班列开通了24小时的‘绿色通道’,班列业务随到随办、全程优先,这趟班列是我们今年新增代理的一条线路,目前‘湾区号’计划每周开行一列,下一步将视市场的需求会加大增开频次。”中国外运阿拉山口公司报关部经理竹小娟介绍说,“湾区号”中欧班列的逆势开行,搭建了保障大湾区制造业产业集群供应链物资运输的黄金通道,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班列畅通开行的重要枢纽节点。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一季度出入境车辆近2.7万辆次 同比增长37.21%

今年一季度,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达26999辆次,同比增长37.21%;验放出入境人员41568人次,同比增长20.19%,出入境车辆和人员实现“双增长”,口岸通关效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