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凤阳:“加减除”确保脱贫攻坚不停步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9-01 15:04:02

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安徽凤阳县黄湾乡采取“加减除”工作法,确保脱贫攻坚不停步。

“加”收入。该乡利用地处沿淮低洼地带多临水、多沙质土的特色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创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劳动技能培训、入户走访等方式,宣讲扶贫政策,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积极倡导稻虾联作、豆类、花生种植、花卉种植等特色种养业,组织农技人员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把简单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群众身边。另一方面,实施政策扶持,积极落实光伏电站、入股分红等政策,用政策红利带动脱贫攻坚,落实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助力产业扶贫、增收脱贫。

减“贫困”。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指标,一户一策,减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果。坚持做好贫困生“雨露计划”推进工作,确保扶贫贷款,贫困病人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贫困人员就业援助等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充分利用扶贫资源,确保已脱贫户思想、生活不返贫。

除“陋习”。破除“等靠要”思想,实施“智志”双扶,夯实脱贫成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精准扶贫与文明创建结合起来,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孝老爱亲、勤劳致富、诚信友善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做到党员干部带头贯彻执行。通过广宣传、强监督,促使村民素质提升,陈规陋习不断革除。同时,广泛开展“脱贫星级户”“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在群众身边树典型、立标杆,通过表彰一批可看、可学、可信的先进人物,用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教育感染群众,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促使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发展实现早日脱贫。(王倩 葛晓军)

相关推荐
安徽凤阳县文物普查员的一天

文物普查员们走过的每一处荒野角落,都是文物保护的职责所在;采集到的每一块砖瓦陶片,发现的每一处文物遗迹,都是标明文物点内涵的重要证据。

《中都故阙 遇见“纹”明》:通“纹”达艺

明中都,坐落于淮河之畔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境内,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

《中都故阙 遇见“纹”明》:“纹”江学海

明中都,坐落于淮河之畔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境内,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