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南陵:多举措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牵线搭桥”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9-15 15:54:45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共有在册渔民53人,上岸后如何生活,是渔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为帮助退捕渔民安心上岸,该镇积极引导退捕渔民上岸转岗再就业、再创业,帮助他们真正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

在长江支流漳河有着十几年捕鱼史的杨有道是家发镇滨玉村村民,禁渔政策令下达后,他和其他渔民一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毅然上缴了自家渔船。为了帮助渔民第一时间转产就业,滨玉村成立了南陵县联会肉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内9户退捕渔民集中到合作社,为县域内规模比较大的养殖企业提供代养服务。“为了帮助退捕渔民转产,我们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最大程度保障渔民有稳定收入。”滨玉村村干部邢宏水说。

合作社成立后,不仅不用担心销路,而且整个养殖过程都有专家24小时技术指导,鸡苗、饲料等全部由企业提供,养殖风险降到了最低。调饲料、喂鸡仔……今年杨有道养了5000多只鸡,养鸡房里小鸡仔正在啄食,今年已经66岁的他坦言养鸡比捕鱼风险小的多,一年也能有几万元收入,日子过得安逸舒适。

除了帮助退捕渔民和企业牵线搭桥,在上岸渔民转产创业的过程中镇村也多方面提供帮助。家发镇花园村村民乔裕松祖辈都以捕鱼为生,2002年,因为父亲年纪大了,在上海工作的他回到南陵“继承衣钵”,开始自己的捕鱼生活。乔裕松说,以前,自己的父亲还捕捞过30斤重的鲤鱼和10斤重的鳜鱼,到自己接手的时候,这类大鱼越来越少见。

捕鱼收益不好,去年村里又开始宣传禁渔,再上缴了渔具渔船后,乔裕松流转了125亩土地,承包了300亩鱼塘,成立了南陵县乔裕松种养综合家庭农场。整个转产过程中,镇村也是第一时间了解他的需求,不仅帮助他协调土地流转,还定期安排人员过来协助做好池塘清淤等工作,养鱼遇到技术难题也有专家指导,帮助他实现了顺利转产。“退捕之后,我一年能有十几万收入,比以前捕鱼强多了!”现在,乔裕松在县城买了房,一家四口的生活其乐融融。

自今年3月份起,为推进全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努力促进退捕渔民上岸安居和转产专业,家发镇积极行动,为退捕渔民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送政策,以最强举措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转产就业,目前已安置近70%渔民,补偿款全部发放到位,最大限度保障退捕转产渔民的根本利益。(阮拥新 李杰)

相关推荐
2025中印尼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在雅加达举行

由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指导,印度尼西亚中国商会总会与中智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印尼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交流会”,于13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在雅加达召开。

南非将迎来离岸业务投资增长 预计带动逾20万就业岗位

国际招聘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企业正加速在南非拓展离岸业务,预计未来五年将为该国创造超过20万个就业岗位,为经济贡献达1200亿兰特(约合68亿美元)。

安徽省强化财金协同支持作用,大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政府性融资担保帮我们解决了融资难题,财政贴息给我们节省了近6万元利息支出,融资成本少了近一半!”8月20日,安徽华森九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舒文明指着新投产的生产线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