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英媒报道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养猪业升级

来源:英国《卫报》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10-09 15:22:36

英国《卫报》网站10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猪肉奇迹的背后:科技如何改变农村的养猪业 》的文章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中国在近些年来为了满足中产阶级需求而提高猪肉产量的故事有时被称为“中国的猪肉奇迹”。中国每年5400万吨的猪肉消费量———全球最高———预计未来几年还会增长。现在,为了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民们开始求助于人工智能。

在中国,目前98%的养猪场存栏量不足50头,但它们占全国猪肉产量的约三分之一。这些高度分散的养猪场使政府难以监管。它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要跟上猪肉的市场价格波动,又要保持产量稳定。政府正在利用非洲猪瘟的契机,关停这些小的养猪场,为集中化、工业规模的养猪场让路。

工业规模养殖是大势所趋,反映了一种更广泛的趋势———全球范围内,90%以上的养殖牲畜都是工业化农场提供的。中国三分之二的猪肉生产则是由大公司提供的。这些公司决心通过削减成本和科技创新来支持中国的“猪肉奇迹”。

中国一些最美味的猪肉目前是由世界上最大、最赚钱的互联网游戏公司之一生产的。从2009年开始,网易就在完善养猪技艺。这家公司的养猪场给人的感觉是既有一家电子工厂的精确无误,又像是一个完全无菌、精细化管理的度假胜地。那里的猪过着最优的生活,运动量经过了精确的调整,食物得到了精心的组合。它们甚至会听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压力,因为音乐有助于改善肉质。

网易味央公司自称结合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农业”。这意味着养殖达到了与开发软件一样的精细度———对所有微观变量的控制。

人类受到信息和时间的限制,影响到他们的决策。那么,按照逻辑,为什么不用能够获取到无穷无尽数据和计算时间的人工智能模型来取代人类呢?

阿里巴巴集团恰好提出了这个方案。它的新产品———ET农业大脑———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农业转型,帮助推动中国的猪肉奇迹。阿里巴巴的云技术为养猪场提供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数据的方式。在这些大型养殖场,猪身上都盖有独特的标识,类似二维码。这些数据被输入到阿里巴巴开发的一个模型,该模型能利用视频、温度和声音传感器实时监控猪的情况。该模型就是通过这些渠道对任何突然出现的发烧或疾病迹象进行监测的。

ET农业大脑根据数据做出决策,提供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精确度。它还是全能的,可以适应客户提供给它的任何数据。这意味着这套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养猪和种植瓜果的大型工业化农场,甚至是农业无人机公司。它可以根据天气决定种植农作物的最佳时间,也可以根据最佳的甜度决定何时采摘水果。

相关推荐
这场聚焦新兴产业的政企恳谈会,内蒙古谈出合作新机遇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一场聚集了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企业的恳谈会上推介内蒙古这两大产业集群的投资环境。

内蒙古聚焦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精准招商

4月16日至22日,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与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驻上海办事处、驻深圳办事处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相关投资促进部门组成招商小分队,赴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北京市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内蒙古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引资恳谈会在京举行

4月21日,内蒙古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集群专场招商恳谈会在北京举行,重点展示内蒙古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基础与发展机遇,吸引央企、民企及科研机构关注,参与内蒙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