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应筹划“数字货币先行示范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何宇 2020-11-11 17:38:54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两个市场优势,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资和贸易中的使用,增强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并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索建设“数字货币先行示范区”,支持香港发挥国际融资平台、资金安全港和绿色金融中心作用,支持澳门发展债券市场和特色金融……

11月8日,以“面向‘十四五’的大湾区金融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东莞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近30位来自中央部委和金融业内的重要嘉宾给出诸多真知灼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过去3年,粤港澳三地携手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增速远高于其他湾区,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湾区建设也将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其中,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民币的国际化、探索数字货币应用等方面,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强三地金融的互联互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大湾区要率先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通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和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枢纽和国际创新和科技中心。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同样认为,应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创建成中国及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宋海建议,充分借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成功经验,以标准化的证券为标的,保持交易渠道公开透明,发挥市场自主优化动力,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以创业板注册制为突破,优化私募基金市场准入环境,探索“新股通”“商品通”“私募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模式,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

宋海还建议,建立“单一通行证”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湾区内自由展业无须审批,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报备即可,在内地展业时也不需单独开设子公司。研究在自贸区内试点,允许港澳居民使用闭环账户购买大湾区内地人民币理财产品,实现在不涉及资本项下跨境个人金融资产流动的条件下,满足港澳居民投资理财的金融需求。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则表示,扩大双向开放,促进融合发展。研究放宽国际投资机构和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行业准入等限制,吸引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保理等专业机构进入内地市场。

探索数字货币与港币、澳门币间的汇率稳定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原副主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表示,应筹划“大湾区数字货币先行区”。按照“区域、行业、规模、功能”四大维度,统筹设计数字货币在大湾区落地的制度保障体系。在总体金融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数字货币先行区的金融产品创新制度框架与风险参数,重点探索数字货币背后的社会信用再造功能,以及市场主体信用评估新机制。探索数字货币与港币、澳门币之间的货币汇率稳定机制,推进大湾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系统认知数字经济产业链形态,建立数字货币精准服务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安排。建立数字货币精准服务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优化及制度安排。

林武表示,要进一步考虑到作为国际货币的应用场景需求,特别是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基于人民币为底层资产的“数字货币”联盟,在跨境贸易、投资领域的支付以及交易过程,探索数字货币全链条嵌入。

大湾区有能力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实际上,“金融科技”也是本届论坛的高频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就表示,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金融科技水平,靠的绝对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某项技术“单兵突进”,而是需要整个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协同发展。如果发展得当,粤港澳大湾区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李东荣建议,应多措并举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发展提供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建设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应注重发挥标准规则的激励约束作用。鼓励大湾区从业机构积极参与金融科技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制,建设覆盖全业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科技标准规范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快金融科技标准在大湾区落地实施。同时,加强粤港澳金融科技标准合作,在移动支付、数字银行等部分优势领域,共同参与甚至主导有关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为金融科技国际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