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与东盟医疗合作步入“快车道”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11-24 15:32:32

新华社南宁11月24日电(记者陈一帆)“一站式”跨境医疗健康管理服务、8国语言任意切换、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通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只需要一部手机,东盟国家患者就能体验建档、预约挂号、缴费支付、康复指导等在线服务。

今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启动,依托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综合实力,面向东盟国家民众的健康需求,提供涵盖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这是继2018年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成立后,广西和东盟国家在医疗合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智慧医疗助力跨境医疗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借助平台的远程协作云服务,我们将更加具体、深入地与东盟合作医院开展合作,为各医院提供包含远程会诊、病人转诊、学习交流等功能的跨境一体化协作平台,进而实现跨境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患者一体化服务。”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说。

广西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唯一陆海相连的省区。东盟国家的医疗需求巨大,广西与东盟各国疾病谱相似,医疗卫生一直以来都是双方重要合作领域。近年来,广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医疗合作逐渐步入“快车道”。

陈俊强介绍,在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框架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政府部门和医院交流学习先进的医疗模式和医学文化。

2019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越南越德友谊医院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迈出跨境医疗合作的实质性一步。为更好开展国际合作及服务海外患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专门成立国际诊疗部、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部。

广西还积极探索对外医疗援助模式,为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提供医疗援助。2018年5月,“一带一路”柬埔寨磅湛省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开始实施,历时19个月,自治区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先后派出12批74人次的眼科专家队伍,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208例,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并培养了眼科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展开了多方面交流与合作,共同抗疫。除在物资方面的互帮互助外,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广西选派的中国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于3月23日飞抵金边,协助柬埔寨应对疫情。在柬期间,专家组深入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病毒检测实验室等机构调研,多次与柬埔寨卫生部及相关医疗机构交流。

围绕疫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与越南、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医疗机构进行多场新冠肺炎防控主题远程连线,分享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贡献“广西力量”。同时,结合一线抗疫临床诊治经验和院内管理实战经验,医院还编写了多语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料等向东盟国家乃至全球免费分享。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站在2020年中国—东盟合作的新起点上,借着智慧医疗的东风,广西将更加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医疗合作,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粮仓”握手 共享发展机遇——河南加快与东盟粮农合作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