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东博会外国参展商眼中的中国故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12-02 15:26:16

新华社南宁12月2日电  老挝商人陈天是第10次来南宁参加东博会,在老挝国家馆里,陈天的20个展位格外显眼,咖啡、大米、茶叶、家具等具有老挝特色的商品整齐排列。回想当年,陈天跟着父亲第一次来到南宁,当时他们只有2个展位。

借助东博会平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陈天说:“中国城市发展变化很大,人们生活水平跟10年前比明显提高。在中国投资做生意,各方面条件越来越便利,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未来中国有哪些对外开放红利,与中方还有哪些合作空间?这是陈天以及许多东盟客商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选择中国市场。”泰国商人林战旗说。

林战旗的公司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的商品申请了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切实享受了零关税待遇。”林战旗说,中国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渠道必将进一步畅通,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马来西亚水果商麦德民去年第一次参加东博会,其主打产品猫山王榴莲制品成为东博会“爆款”。尽管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参加实体展,但他仍在“云”上密切关注东博会动态。他说,中国不断完善的物流和金融系统,让马来西亚冷冻榴莲等东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变得便利。

在陈天的家乡,中老铁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条北起老挝磨丁口岸、南抵首都万象的铁路,是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中老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项目。工程竣工后,老挝将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明年铁路要通了,以后两国人员往来会很方便,相信经贸合作会不断加深。”陈天说。

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选择来中国投资兴业,感受中国的发展脉搏。来自巴基斯坦的伊赫桑·乌拉16年前来到中国,现在在广州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从事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商品进出口生意。

“在中国做生意很安全、很舒心。”伊赫桑·乌拉说,他在中国感受到电子支付的便利、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执笔记者:卢羡婷;参与记者:陈露缘、吴思思、郭轶凡、雷嘉兴、陈一帆)

相关推荐
第21届东博会和峰会闭幕 集中签约项目109个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集中签约项目109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93个,制造业项目占69%,各方参展参会热情高涨。

新华全媒+丨育“新”逐“绿” 稳“链”扩“圈”——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

知名企业及成长型创新企业参展数量增长15%、新设战略新兴专题亮点纷呈、多个国家和组织首次参会……透过本届东博会可以看到,中国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正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带来新机遇。

走过20年,一场博览会的变与不变

2024年9月,东博会走到第二十一届。20年间,展馆面积变大、参展企业变多、参展商品更新迭代……变化中折射中国和东盟共赢合作的日益深化;20个春秋再出发,新老朋友相聚、合作桥梁屹立,不变中又见前进的新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