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1453”工作目标,聚焦农村留守老人、鳏寡孤独、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所思、所想、所盼,将1000余名贫困老人安置到县镇“幸福院”,安享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及村级养老、托残、医疗、五保、老年房“五合一”福利。同时,“五合一”志愿联盟同步跟进,为农村贫困老人综合提供志愿服务,助力实现养老、脱贫双赢。
泗县长沟镇朱彭村养老托残医疗”五合一“服务中心
立足群众实际,探索养老新模式
如何解决贫困老人、五保户和社会老年人、残疾人的集中供养问题?泗县立足实际有创新。
“在这里,吃的有人帮我们做,衣服和被子都有人帮我们洗。吃饱穿暖了,我们还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在墩集镇“三合一”“幸福院”,贫困残疾院民赵大春说话的同时,一些老人正三两成群地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休息、闲聊。房内,一些老人安详地坐在大厅里看电视。
据悉,泗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14.82万,其中:80-99岁18009人,100岁以上97人。失能老人7515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转变传统养老理念,创新管理格局,在县乡两级养老机构现有服务基础上,增设标准化卫生室,增加托养残疾人床位,实行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模式,把近千名贫困老人安置到17所“幸福院”内,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群体在县镇集中供养机构中的就医及托残难题;针对部分老人有恋乡情结,不愿集中到县、乡养老机构供养的情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村级现有闲置校舍、村部、卫生室和农户空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乡镇敬老院村级分院,形成了村级养老、托残、医疗、五保、老年房“五合一”服务新模式。
壮大服务队伍,托起幸福“夕阳红”
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实践志愿服务主动跟进、深度参与、全域覆盖的新途径,精心构建由民政局、卫健委、残联、科技局、文旅局、教体局、团县委、妇联、总工会等单位联合成立的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五合一”志愿联盟,42支志愿服务队1053名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周到、细致、温暖的志愿服务,让“夕阳红”绽放幸福笑容。
民政系统志愿服务队走进“幸福院”慰问老年人
“住着挺好,吃住全免,每月净领240块钱养老金,还经常有人来给我们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感谢共产党啊!”长沟镇朱彭村“幸福院”内,腿脚不灵便的80岁范永彪老人感慨万千。
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融媒体中心、泗县文明网、志愿服务网络中心三网合一“智慧云”平台记录志愿者活动时长,建立星级志愿者制度,线上考核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志愿者队伍。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县、乡、村+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构架,四级志愿者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500多场次。
常态志愿服务,破解农村“养老难”
泗县医疗志愿服务队以县、乡、村医疗机构为依托,每个卫生室设有1-2名健康卫生志愿者24小时为残疾人和老人提供服务,定期为老人健康体检、康复理疗,并举办健康讲座200场次,让老人老有所医;民政系统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日间就餐服务,解决吃饭难题;和孤独老人拉家常,为老人提供亲情陪护,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每周一在“幸福院”内常态开展文艺宣讲,每逢佳节,拉魂腔、大鼓、快板等130余场次文艺演出常态开展,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幸福院”中部分身体好、精力充沛、有技能的“乡贤五老”加入服务队,每周四常态开展“清洁行动 助力脱贫”活动30余次,鼓励老人发挥余热;助残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挂历入万家活动,引导信教残疾老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截至目前,10余名残疾老人走出教堂立志签名年底脱贫。
卫健系统志愿者开展“下乡义诊 助力脱贫”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组建‘五合一’志愿联盟走进‘幸福院’,聚焦老人所需所盼,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紧紧围绕‘帮老、帮困、帮病、帮残、帮教、帮事、帮心’等项目,定点、定时开展义诊、义剪、关爱空巢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破解农村‘养老难’。”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主任尉成辉介绍说。(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