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政策研究与发展主管:中国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20-12-10 09:25:15

“在人类和自然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采取积极行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政策研究与发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一次去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发展变化。”布洛霍芬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年前,当时他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前往云南省,与中国同行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如何更可持续地利用森林资源。此后,他又到贵州山区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布洛霍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布洛霍芬认为,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做法意义重大,表明中国从顶层设计对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所给予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积极行动。“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大威胁。2019年底,中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阻止全球森林退化和非法采伐作出重要贡献。”他说,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布洛霍芬指出,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1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保护地面积达到17%的目标。中国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助于贯通生态廊道、连通保护区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为各国树立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良好范例。

布洛霍芬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长期以来保持良好的对话与交流,都坚定支持多边合作。明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各方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大会制定和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相关推荐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共享“绿色丝路”

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内在发展条件来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如何破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等任务紧迫。

国际专家畅谈绿色转型:气候投融资与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日,来自泰国、沙特、墨西哥的专家学者线上聚首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共同分享气候投融资、城市发展以及国际合作领域的宝贵心得与前沿洞察,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创新思路。

墨西哥外贸委员会墨中企业分会副主席:危中有机 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12月8日至9日,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墨西哥外贸委员会墨中企业分会副主席迪亚斯在论坛期间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可持续投资,确保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