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肥东:从“靠天收”到“稳丰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12-24 13:46:12

“过去机械收割,小块田每亩要100元-110元,其他田每亩70元,平均不低于80元,以后,每亩地收割最多50元。我们这儿11000亩,光机械收割一轮,就要为农户节省33万元,相当于每亩地增收30块钱。”望着眼前平整好的大块田地,安徽省肥东县白龙镇肖凤社区党委书记欣喜地介绍。

“我们村人均3亩地,一户少则10来块,多的30多块地,到处分散,自家田里转一圈要大半天。”村民董友芬说。社区书记指着不远处10亩水面的水塘,周围十二三块收割后的较大田块说:“这一片,大概有90亩地,是村民用一亩地换八分地的方式,自己调剂的。通过放田埂,小田改大田,来进行小型机耕机收。在进行农户意见征求时,大家了解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在全区域实现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实现机耕机种机收,家家户户都表示积极支持。”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田地集中收拢,打破户界、村界,统一实施项目,重新分配,达到一户一田、最多两田,彻底解决耕地碎片化严重、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的问题。

项目设计时,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立足功能发挥,采取“面、移、并、深”办法,一塘一协议,着力提高当家塘蓄水灌溉能力。科学制定塘口来水面积。塘口设计时,该县农业农村局、乡镇、设计单位摸排走访,实地查看项目区每口塘来水、灌溉范围,确立了来水面积不少于100亩的选点条件。适当移动位置不合理的塘口,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户思想工作,放弃以家族、亲友关系调剂使用的“自留塘”,摈弃“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我观点,树立蓄、灌、引、排成体系的大局意识。合并功能效果不好的小塘口,将小塘口按灌溉区域整合成蓄、放、取水功能齐全的大塘。合理增加塘口深度,分别设定为4米、3.5米、3米,蓄水能力普遍增加20%以上。

为便于大型机械化生产,根据田块走向,布置机耕道和生产路,形成主干道(村村通道路)——机耕路——生产路三级路网闭环,满足了农机作业通行和农产品运输。项目建成后,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95%以上。

2020年,肥东县白龙镇肖凤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320万元,治理面积1.1万亩,平整土地面积1.1万亩;新建混凝土路2.11公里,砂石路9.96公里,土路50.83公里;新建泵站1座,改扩建当家塘97口,开挖疏浚渠道47.46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715座。目前,项目区投入设备70余台(套),平均3天完成15口塘、每天完成土地平整300余亩,预计12月底完成总工程量80%。

如今,眼瞅着种了多年的老田地将要变成“田成方、路相通、塘当家、沟相通、渠相连”的新模样,肖凤社区党委书记更是充满期待:“高标准农田建设引来金凤凰,已有好几个种粮大户找到我们……”(刘维哲  王凤莲)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多措并举下好粮食丰收“先手棋”

宿州市埇桥区春耕在即,农时紧迫,全区多措并举,下好粮食丰收“先手棋”,对春耕备耕工作有所期盼。

安徽怀远:高质量描绘乡村振兴好风景

去年以来,怀远县不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个又一个探索实践,绘就出一幅又一幅振奋人心的乡村振兴绚丽图景。

安徽六安裕安区:“小田变大田” 高标建“良田”

2023年,六安市裕安区坚持“小田变大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推进实施,使项目区实现“小田变大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