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特色“川果”助振兴 农技帮扶到田头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3-02 15:53:39

新华社成都3月2日电(记者陈健)早春时节,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万亩葡萄吐新芽,绿意渐浓。“摘帽”贫困户刘霞正在自家10余亩葡萄园里修枝、施肥。

前些年,刘霞的父亲因病致残,一家人陷入贫困。在村两委帮扶下,她家尝试种植葡萄。一开始,由于没有掌握种植技术,刘霞种的葡萄品质不高。村里安排技术好的党员以及“土专家”“田秀才”帮助刘霞解决技术难题。几年过去,刘霞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成为种葡萄的一把好手。“去年葡萄卖得好,收入达到20多万元。”刘霞说。

今年2月,彭山区葡萄现代农业园区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果园村是园区的核心区域。不断采用新的栽培技术,不断嫁接新品种,让四川的葡萄产业更具特色。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说,目前,村里的葡萄已有40余个特色品种,平均每亩产值超过2万元。

葡萄、梨、柑橘……在农业大省四川,特色“川果”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曹家梨”是四川仁寿县曹家镇的特色产业,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目前尚存400年以上老梨树1700余棵。这几天,上万亩老树新树齐开花,正是人工授粉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期。

镇党委政府组织农技人员将帮扶送到田间地头。曹家镇东联村村民万慧燕种了6亩梨树,她说:“我以前点花授粉,每朵花都要点,进度很慢。为抢抓花期,还要请人帮忙。农技人员讲解以后,我知道只点新鲜的、刚开的花就行,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

仁寿县还实行“点单”服务。前几天,一名网友在县融媒体平台上留言:“彰加镇潘家村农民种的水果(春见)需要技术指导。”县农业农村局随即安排技术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学。

潘家村村民苏建华种了2亩名为“春见”的特色柑橘。专家的指导让他对今年种植前景更有把握。“施肥、治虫、保水、剪枝,这里面都有学问,专家的教学很管用。”苏建华说。

记者从四川省委农办了解到,“川果”已被列入四川省重点发展的“10+3”现代农业产业之一。今年,四川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今年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万宁尖岭村:高质量党建“引擎”驱动乡村蝶变

近年来,在万宁市委、市政府和省市相关乡村振兴派出单位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发力下,尖岭村的鹧鸪茶种植、桨板运动等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陕西靖边县:“三链”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靖边县龙洲镇组织电商培训,意在培养一批懂网络、会营销的“新农人”,助力更多农户和合作社“触网”转型,让电商成为农产品出村出山的“新引擎”和“快速路”。

四川优化入境游服务 吸引更多“头回客”变“回头客”

持续扩容的免签“朋友圈”、快捷高效的离境退税服务、不断优化的公共交通网络……消费活力涌动的四川,推出系列入境游便利政策,吸引众多入境游客前来感受锦绣风光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