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德媒称欧洲对华政策应自主明智

来源:参考消息、德国《商报》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3-24 14:31:51

德国《商报》网站3月21日发表德国《经济周刊》前主编斯特凡·巴龙题为《欧洲必须从美国那里解放出来》的文章称,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重新)崛起正让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高层政治家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上表现出了相应的自信。 

美国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对这种地缘政治权力转移作出了反应,并将其战略重点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亚洲。然而,欧洲至今却仍然主要关注大西洋彼岸的“老大哥”。 

虽然我们欧洲大陆没有美国那样的全球霸权可以失去,但中国的崛起以及华盛顿的回应,都对欧洲的利益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要求欧洲重新思考,因为如果情况改变了,政策也必须改变。 

美国和欧洲的利益不再相同。与美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对欧洲与其说构成威胁,不如说带来机遇。给欧洲构成威胁的是,华盛顿拒绝放弃其全球霸权并试图阻止北京的进一步崛起。 

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合作,将为欧洲尤其是德国提供大量的增长机会。同时,合作可以大大缓解可能破坏欧洲稳定的亚洲和非洲的大规模移民问题。 

欧洲如果效仿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的“东方政策”制定明智而自信的远东政策,就可以在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防止“冷战2.0”,甚至防止令我们所有人陷入灾难的美国和中国(加上俄罗斯)之间的武装冲突。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欧盟也将可以重新激励其民众支持欧洲一体化项目。 

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欧洲不应该只是观察者——也不能像某些政治家所认为的那样选择其中任何一方。相反,欧洲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走自己的路,并从美国那里解放出来。 

谁担心这种以和平共处和国际法为基础的第三条道路最终将让我们的大陆变成中国的殖民地,谁就是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及其地缘政治意图。 

与重要的贸易伙伴、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共谋互利合作,并不意味着忽略现有的意识形态矛盾。这只是意味着,不要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到整个世界,而是要尊重具有不同历史、不同价值观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其他文明。 

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合作比对抗、政权更迭和冷战更能让民主、法治和人权发扬光大。毋庸置疑,欧洲的“解放”和更加强调欧亚取向不会导致它彻底或最终背弃美国。但是,美国已不再极为可信地代表“西方价值观”,也是事实。 

相关推荐
王毅谈中欧建交50年重要启示

王毅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就在这里,我们愿向世界各国包括向希望同中国合作的欧洲国家张开臂膀,分享机遇,共同呵护好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一届欧洲论坛在巴黎举办 业内专家热议中欧合作机遇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巴黎大区工商会联合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欧洲论坛6月30日在巴黎举行,吸引近百名中法两国政、商、学界人士参会。

卢森堡议长高度评价中卢合作

卢森堡国民议会议长维斯勒24日晚在出席“欢乐春节·感知中原”活动时说,卢森堡与中国多年来保持着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