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年来新增市场主体超5万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4-01 10:31:15

4月1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运行满四周年。四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创新成果79项,截至去年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实,复制推广全国改革试点经验和案例216项。

聚焦制度创新,差异化探索成效显著

“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海陆贸易规则,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差异化探索成效显著。”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说。

1.jpg

2020年6月,铁路提单背书转让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开创了国际贸易史先河。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签发铁路提单81笔,融资金额约2200万欧元。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签发了全国首张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多式联运提单,推广“铁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联运模式,实现通关时间压缩40%。

此外,重庆还与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探索水运口岸进出口货物江海联运一体化便利通关新模式,开行渝申集装箱直达快线,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转关“离港确认”模式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成果

四年来,德国埃马克、博世创新中心、奥特斯IC载板、万国数据和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是设立前的3.5倍。其中,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等企业占比超过75%。

2.jpg

依托制度创新,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区内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流动更加便利,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也促进了区内商贸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的效益也在稳步攀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3月,区内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从48.5%提升至60.2%。2020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77.36亿元,同比增长554.9%;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营业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15.7%,高出全市9.3个百分点。

聚焦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实现新提升

重庆自贸试验区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政企同步发展浓厚氛围,营商环境更趋优化。

3.jpg

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探索权限下放“基层点菜”,4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片区,对自贸试验区内523项中央层面设定和14项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

另外,在全国首先建立法治保障组,先后颁布施行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自贸试验区条例,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专门化的自贸试验区法院,组建商事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法庭,设立调解、公证、涉外法律服务等机构,设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同时,探索建立与海关、金融、网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制定风险防控清单,确定了7项监管内容、38个风险防控点和54条防控措施。(马兵、高杰)

相关推荐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时隔7年将再度在中国举办

由国家电影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于6月23日至27日在重庆永川举办。这将是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时隔7年再度在中国举办。

重庆首发图定中亚班列

4月20日上午,一列满载“重庆造”聚酯切片的中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这是重庆首次发行图定中亚班列,此后将以每月2列的固定频次实现常态化开行。

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竣工

4月16日,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竣工,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举行。记者了解到,沙坪坝将借助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器械、冷链食品、智能装备四大产业,力争2030年实现保税进出口货值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