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欧洲葡萄酒业遭遇双重打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8-10 16:39:50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10日电(记者田栋栋 梁淋淋)作为“旧世界”葡萄酒的主要产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葡萄牙等国近期进入葡萄收获季节。但此前的霜冻以及眼下席卷南欧的热浪预示着葡萄减产在所难免,令当地酒农愁眉不展。 

而比减产更可怕的还有丑闻。近日多家法国和英国媒体曝出,法国散装酒巨头拉斐尔·米歇尔公司涉嫌“以次充好”,给欧洲葡萄酒业的“金字招牌”留下了污点。 

今年以来,欧洲葡萄酒产区可谓多灾多难。4月末、5月初正值葡萄藤萌芽展叶关键期,几场突如其来的霜冻给欧洲多个葡萄产区带来严重打击。法国香槟、勃艮第、卢瓦尔河谷、阿尔萨斯、波尔多等产区分别受灾;英国萨塞克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也不同程度受灾。 

霜冻没过多久,欧洲又迎来酷暑。夏至刚过,意大利、荷兰等国气温就飙升至35度。7月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气温动辄超过40度。 

法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葡萄产量预计比往年低17%,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而意大利农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霜冻和高温影响,今年葡萄产量预计比往年减少15%至20%。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也会对部分葡萄酒的品质造成一定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气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分快速上升,但酸度不够,酚类等其他化学成分来不及成熟。这样酿出来的葡萄酒酒精度数比较高,但酸度不够,影响口感。 

与葡萄减产令酒农伤心相比,“以次充好”的丑闻更对欧洲葡萄酒业造成严重伤害。 

此间媒体报道,因涉嫌使用大量廉价葡萄酒仿冒高等级葡萄酒,法国散装酒巨头拉斐尔·米歇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纪尧姆·里克韦尔特及多名高管已经被逮捕。 

英国《镜报》称,这家企业涉嫌多年来用廉价葡萄酒假冒高品质的法定产区葡萄酒,涉案数量或高达4000万瓶,这些酒流向欧洲各地。报道称,这桩“以次充好”案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但直到去年法国海关在常规审计中发现疑点后才浮出水面。 

尘埃尚未落定,这场风波带给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葡萄酒业的影响目前仍难以估量。遭遇极端天气和“以次充好”丑闻的双重打击,欧洲葡萄酒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关推荐
微纪录片|车轮不息

从商城里的滑板车,到中欧班列的货物运输,再到新能源电动车的合作研发,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是中欧合作共赢未来的见证。

欧洲多国人士欢迎中国扩大免签最新政策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日前再次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中国车企出海欧洲需与本地企业合作适应市场变化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海外华人汽车工程师全球连线”活动论坛上,多位汽车业内专家指出,未来中国车企可进一步与欧洲本地企业和机构合作,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