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服务高质量发展后劲足——解读一季度我国主要金融数据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洋 2021-04-13 14:13:12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吴雨)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在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多增了5741亿元。12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时表示,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信贷多增明显。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平稳合理增长,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贷款的需求。

央行的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

“随着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去年5月以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回归了正常,既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又没有‘大水漫灌’。”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预计全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孙国峰看来,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一季度新增贷款中,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47万亿元。截至2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和38.8%。

与此同时,一季度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2和1.4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走势如何?

孙国峰介绍,下一步,央行将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出现了骗取银行经营贷实际用于购房的现象。

对此,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金融监管部门已要求银行对此进行了自查,并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相关推荐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

推进信用与政务服务融合改革 海南信用建设案例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分5个部分展示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海南省推进信用与政务服务融合改革”案例成功入选。

“两区”政策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14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主宾省(市)主题日推介活动中,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介绍了“两区”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