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我国农业“硒”望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5-17 11:20:52

新华社杭州5月17日电(记者王立彬)青梅煮酒的季节,一场体现富硒产业、品牌兴农的“梅好市集”在全国重点青梅基地浙江萧山上演。

记者15日在萧山区进化镇吉山梅园举办的2021年青梅文化节上获悉,硒元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萧山青梅生长于富硒土壤,又叫作萧山富硒青梅,有1000多年栽培史,加工的陈皮梅、甜梅、青梅、梅干、乌梅等驰名中外。进化镇天然富硒土地试验基地同日成立,目标是发挥天然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助力“两梅一茶”产业发展。

硒是人体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科学、合理地补充有机硒,有利于人体健康。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富硒土地2366万亩,支撑建设300余处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等4项标准。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富硒稻谷》等多项标准,认证产品涵盖大米、小米、小麦制品、蒜、茶叶、枸杞、苹果等。

据悉,在耕地调查基础上,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提供富硒农产品,越来越多地方走上“硒”望之路。河北实施了《天然富硒土地判定要求》,河南出台了《富硒土壤硒含量要求》。广西提出打造“中国富硒农业之都”。江西省提出力争到2022年富硒农业基地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富硒农业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丨巴基斯坦学员中国农科城“取经”

7月17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首期292名学员在中国农科城杨凌集体举行结业仪式。巴基斯坦学员表示,在中国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相关知识,收获颇丰。

澜湄流域玉米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在昆举办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澜湄流域玉米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在昆明举办。

中国(广西)—法国现代农业推介交流会在巴黎举行

7日,以“共话智慧农业合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中国(广西)—法国现代农业推介交流会在法国巴黎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