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方学者称中国开始成为思想理念塑造者

来源:西班牙IDEES网络杂志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1-06-04 10:07:19

西班牙IDEES网络杂志5月23日发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客座教授阿纳斯塔斯·万格利题为《变化中的准则大国:中国的崛起如何改变欧洲》的文章称,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从经济和安全角度衡量的世界力量平衡,而且也改变了定义世界政治经济常态的能力。换句话说,仅仅了解中国跨国企业今天所发挥的作用,或者仅仅分析有关该国经济增长、海外投资或其武装力量增强的数据是不够的,尽管这些都表明北京与西方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让全球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中国崛起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但这方面往往被忽视或没有被正确认识。

西方一直试图改造中国

从历史上看,欧洲与美国将共同促进自由民主规则和价值观作为全球中心目标。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的终结”,这一想法内化为冷战后大西洋两岸的政治和思想体系。但是,此后发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件(中国的崛起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促成一个复杂而开放的全球格局的出现,其中包含关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观点(甚至是相反的观点和衡量标准)。  

因此,如果不考虑中国的特殊作用,就不可能分析讨论全球意识形态格局的演变。中国的崛起日益被视为替代性非西方模式的象征。它参与全球事务的积极性,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其发展原则和施政理念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一过程还伴随着西方的内省和反思,这不仅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对中国的看法,而且还重新定义了他们对自己及其在世界上地位的认知。  

标准和规则对于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身份和角色至关重要。以公认的普适性价值推动治理国家和发展市场的规范性计划,欧盟寻求塑造自己、邻国乃至整个世界。中国一直是欧盟规范性力量努力影响的目标之一。除了推动商业利益以外,在数十年来的努力中,欧盟还试图激励中国采用更加自由的价值观和原则。但是,在寻求改造这个国家的过程中,欧盟的努力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方案越来越受关注

在成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中国一直是世界各地范例的学习者,并且部分满足了外界的要求。例如,中国进行了重要的市场改革,以推动其加入世贸组织,并因此受到欧盟的欢迎。但是,中国向来很明确地将这一问题分开处理,坚持其发展道路的特质性和原创性特征,并抵御改革受到的外部压力,特别是欧盟试图通过对话影响其价值观的尝试。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及确保特有发展模式的神圣地位,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成就在国外引起人们的钦佩。与此同时,诸如“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之类的概念作为“华盛顿共识”的替代品出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中。随着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放弃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渐进式战略”,这些趋势的演进加速了。由于欧盟和美国陷入至今依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中国相对较好地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并作为发展中世界的合作伙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通过建立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之类的多边机构,并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增强参与全球事务的积极性。因此,中国成为欧盟和欧盟邻国事务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通过发起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17+ 1”合作倡议。这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之一。

随着中国牵头的国际合作论坛的建立,中国的决策者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思想和理念的塑造者。他们谨慎避免公开挑战世界秩序的行为,但他们欢迎并抓住了有关政策计划的全球讨论的多元化所带来的机遇。当他们建立联盟和机构时,也开始谈论中国的智慧和中国对常见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新冠病毒大流行加剧了这一趋势,因为中国外交官认为中国抗击病毒的方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大流行之后的世界中,中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规范性力量和政治思想传播者的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强化规则制定能力

中国政府的强势和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目标导致中欧关系中的角色发生重大反转:中国越来越主导准则制定,而欧盟则被迫做出调整和应对。然而,两者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不仅是中国崛起的结果,也是欧盟缺陷导致的结果。全球金融危机、移民危机和民粹主义的崛起,导致英国离开欧盟,使欧盟显得有些自我封闭,并在使用规范性力量时缺乏说服力。欧盟一直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原则,然而,越来越多谈论欧洲标准和价值观招致了愤世嫉俗的回应。与疲弱的欧盟相比,中国似乎是一个更加坚定、面向未来和积极乐观的全球事务参与者。

规范性力量平衡的这种变化进一步受到美国的全球角色变化的影响。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削弱了它曾经建立的自由秩序的基础。与此同时,这种民族主义的态度疏远了美国的全球合作伙伴,也给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带来不确定性。这为中国的规则制定能力提供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通过查看智库的任务和相互交流,可以清楚地说明全球意识形态格局和规范性力量流动的态势。智库机构在知识生产和政治之间的交汇地带运作,并帮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塑造和传播思想。尽管它们不是媒体的一部分,但同样也会影响公众舆论。

智库机构一直是中国积极主动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宽泛的环境中(例如“一带一路”框架)提供思想内容,而且还要引起包括欧盟智库在内的世界同行的关注。除了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建立联系之外,中国智库还建立了跨国专家网络。在欧洲,它们主要是在“17+1”框架下建立专家网络,这些努力为传播和融合与中国发展经验相关的思想创造了有利环境。但是,中国思想准则流向欧洲的趋势还比较有限。

相关推荐
澳学者:中国崛起进程远未结束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西方一直低估中国。

比尔·盖茨:“中国崛起”是“世界的巨大胜利”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23日在澳大利亚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崛起是“世界的巨大胜利”。

外媒述评:中国经济崛起造福全球

分析人士指出,当今中国的经济复兴只是一个开始,而中国的崛起将造福所有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