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俄报文章:中国航天将比美俄走得更远

来源:俄罗斯《独立报》网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1-06-22 15:46:39

俄罗斯《独立报》6月21日发表题为《中国走苏联和美国的太空探索老路,但已有所创新》的文章,作者为安德烈·瓦加诺夫。全文摘编如下:

就在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和国际宇宙航行联合会如火如荼地举办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之际,全球媒体上出现了一则消息:6月17日,中国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其中搭载的3名航天员进入了正在建设的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核心舱驻留3个月。对中国来说,这是近5年来的首次载人轨道飞行,也是中国航天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顺利开始在轨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不是停留在方案、计划、概念和“路线图”上——中国已经做好长远规划——而是真材实料地动工搭建。

中国为何需要自己的空间站?这有何意义?中国在哪方面雄心更甚:技术还是政治?

首先,在近地轨道上拥有本国的空间站,这一成就可与加入核大国俱乐部相提并论。这是一个国家自我认同为世界大国所需要的部分。如今可以说,中国拥有了这一部分,并将其放入国家成长的拼图之中。对于这样的象征,中国一贯赋予特殊意义。

中国国家航天局强调通过空间站参与国际航天计划的意愿并非偶然,但参与条件将由中方决定。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载人航天计划执行主任谢尔盖·克里卡列夫透露,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正在研究中方提出的关于俄宇航员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提议。

在航天领域,中国的政治逻辑完美融入技术发展逻辑之中。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在落实本国航天计划过程中展现的连贯性值得所有人尊重。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约2公斤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今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目前该探测器正在研究火星的生化和地质构造。

这证明了一个事实,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雄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逻辑。中国人在重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所有的科技步骤。他们正在稳健而迅速地这样做。10到15年后,中国将获得同样的经验和技术知识。然后,我们将看到他们走得更远。

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在轨道的唯一支点。国际空间站在2028年后不大可能继续存在。

考虑到这一切,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在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后发表的声明有了弦外之音:“祝贺我们的中国同行向新空间站成功发射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我们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事情!俄罗斯和中国将在未来成为探索近远太空的长期可靠伙伴。”

相关推荐
港媒:中国正迎来新“太空发展大年”

中国正迎来又一个太空计划迅速发展的大年,这对世界各地的科学进步来说都是好消息。与此同时,这也向该领域的领头羊美国发出了不那么隐晦的提醒,即美国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第一,它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保持领先。

中俄航天主题儿童画展举行

​10月20日至25日,“童心筑梦探索太空”中俄航天主题儿童创意画网络征集活动线下画展在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天文馆同期举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历史性进展”

5月22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连日来,外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进展,积极评价中国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认为这一壮举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体现,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