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迎来又一个太空计划迅速发展的大年,这对世界各地的科学进步来说都是好消息。与此同时,这也向该领域的领头羊美国发出了不那么隐晦的提醒,即美国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第一,它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保持领先。
10月20日至25日,“童心筑梦探索太空”中俄航天主题儿童创意画网络征集活动线下画展在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天文馆同期举行。
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雄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逻辑。中国人在重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所有的科技步骤。他们正在稳健而迅速地这样做。10到15年后,中国将获得同样的经验和技术知识。然后,我们将看到他们走得更远。
5月22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连日来,外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进展,积极评价中国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认为这一壮举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体现,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创了新的机遇。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中国的成功展示了该国在太空领域不断发展的能力。
目前,中国正在兴建新的空间站,这是它在航天领域进行的最具雄心的项目。尽管空间站才初具雏形,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将增加更多组件。该站的启动值得钦佩,但也引起了争议。
欧洲航天局日前召开年度记者会,宣布2021年的3个重要航天项目:将两位欧洲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与美国航天局合作,发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为计划中的国际月球空间站提供通信和加油模块。
中国航空事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一、太空发射率节节攀升。截至2020年11月17日,中国已完成34次发射;二、中国与外国太空初创公司合作研发低成本卫星推进燃料。中国正与法国企业ThrustMe合作,探索基于碘的推进技术;第三、据报,中国于9月4日进行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RLV)测试取得成功。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太空发展情况及其太空优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一些雄心勃勃的中国太空相关项目,如球面望远镜、天基太阳能等。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试图勾勒出未来几十年中国航天项目“目的地”的面貌。尽管存在政治分歧,印度和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有着类似目标。
作为中国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大会,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18日将在福州正式启幕。
显示 1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