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增进社会发展与减贫合作

来源: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责任编辑:王健 2021-06-23 17:29:32

6月22日,第15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东盟秘书长林玉辉、东盟各国主管扶贫和社会发展的政府官员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代表共8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各方围绕消除绝对贫困和推动乡村发展的政策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摆脱贫困是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和东盟作为守望相助的邻居和伙伴,始终将减贫合作放在务实合作的重要位置。通过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10+3村官交流、东亚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等机制,双方交流政策经验、分享减贫实践、开展项目示范、探讨合作路径、实施能力建设,合作内容已经从传统的农业水利、修桥筑路、人员培训、医疗服务,拓展到经贸旅游、绿色能源、产业扶贫、贫困监测评估、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为本地区减贫和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有力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邓锡军大使就当前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深化抗疫合作。消除免疫洼地、尽早战胜疫情,是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关键。我们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合作,抓紧落实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协同推进10+3储备中心建设,提升地区公共卫生能力。中方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协助印尼建立地区疫苗生产中心,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帮助东盟各国人民早日摆脱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

二是推动疫后复苏。发展是减贫脱贫的必由之路,合作是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应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全面复苏框架》等发展规划对接,提升经贸合作、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水平,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疫后复苏政策与实践,为本地区实现恢复性和韧性增长、人民福祉持续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国推动减贫的重要经验。此次论坛以“乡村发展与可持续减贫”为主题,将就贫困地区生态修复、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推动电子商务下乡等具体议题展开交流,为创新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双方继续加强经验交流和政策对话,挖掘合作潜能,打造新的减贫合作增长点。中方也愿继续通过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等资金平台为相关项目提供支持。

相关推荐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聚焦国家、地区和全球治理

11月3日,以“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