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阮宗泽:疫情让世界更团结还是更分裂?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赵娜 2021-08-02 15:04:44

当地时间7月31日,大约20万法国民众在首都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举行示威,抗议即将实行的关于“新冠健康通行证”的规定。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抗议示威。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眼下又有回潮之势,掀起的层层巨浪惊心动魄。面对再度严峻的疫情,有人乐观,认为疫情会因为疫苗的出现而终结,世界将很快抚平创伤;有人悲观,认为疫情是分水岭,世界已面目全非,并进入未知水域,充满惊悚、悬念;还有人一筹莫展,认为疫情下的世界亦真亦幻,也许一半是过去,一半是未来。不论如何,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世界政治的冲击与影响肯定是复杂而持久的。真的有“后疫情时代”吗?如果有,它离我们还有多远?当今世界是在前进还是倒退?国际社会将变得更包容还是更分裂?人类社会将发展得更公平还是更不平等?

跟踪全球疫情动态曲线的起伏变化,很难让人释然。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表报告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数激增,50个州感染病例和住院病例增幅几乎均在上升,未来几周病例日增长率可能会是当前的近4倍。有卫生专家警告,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处于“失控”状态。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疫情也严重反弹。拉美地区巴西、墨西哥等国疫情依然严重,日增确诊病例超数万例。近来,亚洲地区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日本,疫情频频告急。这再次证明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是持久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疫情加剧世界的不平等

疫苗是应对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但其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赤字。全球“疫苗不平等”问题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接种率存在天壤之别,一些贫穷国家甚至处于“零接种”状态。联合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远未达到预期。个别西方发达国家自私、虚伪,不仅旁观、坐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与疫情的殊死搏斗,还囤积大量疫苗,非必要地挤占宝贵的资源。他们还污蔑其他国家的大力援助行为是搞“疫苗外交”,在疫苗接种认证上区别对待,企图逼着发展中国家选边站队。

如此一来,免疫鸿沟扩大,世界更不平等。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实现群体免疫后,将着手开放,重启经济;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严重滞后,处境被动,社会生活与经济生产恢复正常的目标难以企及。世界各国发展水平、贫富差距随之进一步拉大,有的国家或出现政局动荡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是否能获得疫苗将决定全球经济体“加速”或“刹车”。该报告上调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期。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的分化必将使全球发展失衡问题雪上加霜。从总的趋势看,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不可阻挡,但其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艰辛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去年经历了严重衰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陷入停滞,有的甚至出现倒退,极端贫困人口增加。据世界银行估计,疫情将导致全世界1.5亿人口返贫,全球1.4%以上人口或面临极端贫困,而大量新穷人将集中出现在贫困率本已很高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倡导从疫情中“更好地恢复”,以推动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但谈何容易。

政治病毒撕裂国际社会

曾几何时,国际社会在“9·11”事件、金融危机、埃博拉疫情等重大危机面前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克时艰,让人们看到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最佳方式。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却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冲击,给国际社会留下深深伤痕。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企图将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转化为大国地缘政治的竞争,在溯源问题上大搞政治化和污名化,试图利用疫情来削弱别国,人为制造国际社会的对立和分裂,煽动意识形态偏见,已成为当前危害性极大的“政治病毒”。

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是美国的惯用手法。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一方面,其极化政治愈演愈烈,贫富差距加大,种族矛盾激化,社会乱象频出;另一方面,其抗疫不力,需要找替罪羊,转嫁矛盾。美国还沉迷于胁迫外交,蛊惑人心、混淆是非,以政治手段对待科学,借病毒溯源打压中国。它的一意孤行大大削弱了全球共同抗疫的努力,在自身沦为疫情重灾区的同时,也变成“政治病毒”的发源地。如此一意孤行,既战胜不了疫情,救不了美国,更撕裂了国际社会。

人类需作出正确抉择

世界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全球化的大江大河仍将奔腾向前,不会因为疫情而断流。事实上,全球化已经将人类的命运日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携手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各国责无旁贷。诚然,疫情的挑战令人措手不及、应接不暇,但在新冠病毒面前,没有旁观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也应该做应战者。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呼唤同舟共济,呼唤智慧与责任。事实证明,不论是谁,试图利用疫情来削弱别国、人为制造对立分裂,唯我独尊,奉行丛林法则,都是行不通的。如今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人人都安全,自身才会真正安全。

经此一疫,国际社会重新检视“人权”“自由”的真正内涵。长期以来,美国的豪横在于企图垄断对人权、自由的定义权,并将其作为打压别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人权”“自由”口号喊得最响的美国,恰恰是此次疫情重灾区,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高居榜首。其实,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

相比之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对“疫苗民族主义”的最有力回击。中国以行动兑现“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的承诺,已经向世界提供7亿多剂疫苗和大量的医疗物资。面对疫情肆虐,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更具进步意义。人之不存,权将焉在?疫情大考之下,人类需要作出正确的抉择。

(作者系BRSN理事成员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阮宗泽,来源:环球时报2021-08-02)

相关推荐
世卫组织等将向非洲12国分配1800万剂疟疾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5日在日内瓦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在2023年至2025年共同向非洲12个国家分配1800万剂疟疾疫苗,以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严重疟疾和儿童死亡人数。

智利高校发布新书回顾抗疫历程

智利圣塞瓦斯蒂安大学28日举办新书《智利在疫情中的史诗之战》首发式。

专访: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防控疫情政策——访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知名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防控疫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