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市公管局:推进“放管服”改革 创优营商环境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8-04 17:17:57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合肥市公管局聚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深化活力释放、优化服务效能、强化综合监管“三个新高地”,构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最优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茁壮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助力市场经济高质量领跑。2021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完成项目标段8744个,成交金额1397.84亿元,同比增加17.07%。

深化活力释放新高地

取消限制条款。制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列出95项禁止设置条款。取消各类限制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定,禁止设置与招标采购项目不相适应的业绩要求、技术商务条件和评标加分指标,破除交易“门槛”。

鼓励社会服务。凡通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能力测试,均可进入招标代理市场,目前已有163家招标代理机构签订进场交易协议。积极对接市场主体自建的“优质采”等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上半年,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累计完成项目3455个,成交金额691.94亿元。

下放交易限额。将区(开发区)级国有投资依法必须招标的建设工程施工、货物、服务类项目限额分别提升至1000万元、400万元、400万元,区(开发区)级政府采购项目全部下放至本级平台交易。上半年,区(开发区)级交易平台总量同比增长280.53%。

优化服务效能新高地

解难题。在门户网站设置局长信箱,开通交易热线,提供在线客服,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大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为企业群众解决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约200个。

提效率。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启用“云上开标大厅”,将开标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持续推进“智慧交易”系统,辅助专家评审,上半年共辅助评标项目2148个,节约评审时间约30%。

降成本。上半年,免收政府采购项目投标(响应)保证金超1.5亿元,全面取消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收取的招标文件(含资格预审文件)费用,上线“电子保函平台”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上半年担保金额已超5.1亿元。

强化综合监管新高地

推进“评定分离”。推动出台合肥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的“评定分离”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评定分离”试点,使评标委员会评标和招标人定标两个环节相对独立,发挥专家咨询和决策参谋作用,落实招标人项目建设的管理职责。

实行“信用监管”。出台市场竞争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与市人社局、城乡建设建局等部门开展信用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到招投标中。上半年,共给予184家市场竞争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处理,将46家施工安全事故企业、52名相关人员录入信息库。

启用“数据天眼”。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交易监管过程中的“千里眼”作用,挖掘积累10余年的海量交易数据价值,围绕关键指标,排查问题线索,锁定围串标嫌疑人“朋友圈”。上半年排查问题线索23件,向公安移送问题线索13件。(武文静)

相关推荐
新项目不断落地 外企用真金白银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识。他们用真金白银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陕西子长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落地

子长市过去一年以“环境创优”为目标,打出制度筑基、服务提效、监督护航的组合拳,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

西安高新区发布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

近日,西安高新区正式发布了《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