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蒙城:以梅为“媒”助振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8-30 11:16:37

“咱们村的西梅热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绿色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如义打开电商平台的销售记录告诉笔者,按品种和品相不同,价格在15块到30块不等。

立仓镇大李集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40多户。2018年在杭州创业成功的大李集村村民王如义带着帮助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回到家乡流转了2350亩土地,投资6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成立了蒙城县绿色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王如义又套种了360亩花椒和300亩西梅。

眼下正是西梅成熟的季节,紫玉般的果实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居民前来观赏采摘。“我种植的西梅不上化肥、不打除草剂,是绿色无公害有机水果。”王如义说,“西梅树下容易长草,我就养了10000只生态鹅投放到西梅园里,专门吃西梅树下的杂草,大白鹅成了‘除草队’,现在大鹅长的膘肥体壮,10月1日就可上市,能给公司带来50万元的收益。”

西梅成熟期较短,上市时间集中。王如义给自己的西梅注册了“胖如意”商标,他决定走线上销售的路子,在电商平台注册账号。上午在园子里直播,下午自己开车送快递到县城,采摘、包装的活都找附近的群众帮忙。

“公司租了我家八亩地,一亩地一年租金800块钱,平时我就在这里里干活,一年能挣到5000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在西梅园里务工的脱贫户王芳一边小心翼翼地从树枝摘下一个个果子一边说,“像我这样在公司里干活的村民有3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都在80元以上,忙时有60人在这干活。”

“去年部分果树被水淹了,还没完全修复,明年到盛果期,亩产3000–5000斤应该不成问题。”王如义说,为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要坚持下去,他打算建成一个互联网平台+西梅深加工的企业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让企业成为全镇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亮点。  (戴树林   马文照)


相关推荐
金融巧筑安居梦:农业银行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四

从水利设施到住房保障,从产业培育到公共服务,在每一个关乎乡村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环节,农业银行始终推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实现从“有保障”向“高品质”跨越,既补“硬件短板”,也强“功能弱项”,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根基,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深度衔接、长效发展。

安徽蒙城县许疃镇:优化营商“软环境” 激活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

农业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构筑产业兴旺新图景——“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农业银行始终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产业,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防线,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走出一条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