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王恩东: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0-15 15:04:32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在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特点,包括学科、技术、产业三个层面的融合。从人工智能自身看,人工智能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本身在学科层面上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在基础算力提供层面,更需要学科层面、技术层面的交叉融合来解决计算需求剧增的挑战。

王恩东认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交叉融合的深度,既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人工智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实质就是国家提出的“智能+”战略。智慧计算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例如,智慧农业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2020年中国农业无人机的销量超过了1.5万架,一架无人机一天农药喷洒面积达到300亩,是人工的20倍。浪潮信息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了无人农场,智能农机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全流程。

围绕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问题,王恩东建议,需要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巨量模型为代表的算法基础设施等;在政府引导下,要从战略意识、技术理解、案例分享等多个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建立系统化的认识和能力。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算力已成为核心生产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绿色节能、超强算力、多元适配、可持续的智能计算中心,以算力驱动AI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支持各种智能服务与应用,让算力成本更优、智慧化效用更大,更好地支撑智能产业发展。

王恩东认为,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做好顶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益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真正把从技术到应用的完整链条设计好。

相关推荐
构建开源生态,推动AI造福发展中国家——访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国际合作部负责人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BIFNC)主持的“全球人工智能融合:共享可持续未来的创新实践”分论坛9日在日内瓦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峰会”会场举行。峰会期间,该院国际合作部主任林桢就如何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互联互通以及实现Al共享等问题接受了新华丝路记者专访。

之江“天”“地” Al模型的全球亮相与分享

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携中国之江实验室两项科学模型成果GeoGPT及OneAstronomy来到日内瓦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峰会的主场舞台,以主题为“计算和人工智能:无尽的前沿与探索”的20分钟英语演讲。

2025“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在人工智能治理包容性和标准方面取得合作成果

为期4天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全球峰会11日落下帷幕。本届峰会在人工智能治理、技能培训和标准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