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王恩东: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0-15 15:04:32

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在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特点,包括学科、技术、产业三个层面的融合。从人工智能自身看,人工智能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本身在学科层面上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在基础算力提供层面,更需要学科层面、技术层面的交叉融合来解决计算需求剧增的挑战。

王恩东认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交叉融合的深度,既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人工智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实质就是国家提出的“智能+”战略。智慧计算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例如,智慧农业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2020年中国农业无人机的销量超过了1.5万架,一架无人机一天农药喷洒面积达到300亩,是人工的20倍。浪潮信息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了无人农场,智能农机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全流程。

围绕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问题,王恩东建议,需要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巨量模型为代表的算法基础设施等;在政府引导下,要从战略意识、技术理解、案例分享等多个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建立系统化的认识和能力。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算力已成为核心生产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绿色节能、超强算力、多元适配、可持续的智能计算中心,以算力驱动AI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支持各种智能服务与应用,让算力成本更优、智慧化效用更大,更好地支撑智能产业发展。

王恩东认为,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做好顶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益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真正把从技术到应用的完整链条设计好。

相关推荐
外交部: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为世界现代化赋能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月19日表示,中方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

中国-东盟政商学界齐聚 共探区域数字未来

由中企承办的2025中国移动东南亚区域合作会议13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8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