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媒称物种减少致鸟类“歌声”变小

来源:埃菲社 责任编辑:陈聪 2021-11-05 12:58:14

埃菲社11月2日发文称,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减少,鸟类的“歌声”正逐渐变得悄无声息,且不如过去那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该研究首次大规模重建了过去25年来鸟类在20多万个地点创造的声音景观。

这项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开创了一种新技术,将公众科学观察中的鸟类追踪数据与单个物种在户外的录音结合起来。

该研究的结论是,虽然鸟类创造的“大自然配乐”早已被证明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它们的“歌声”正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且异质性越来越小。

这项重建了欧洲和北美逾20万个地点声音景观的研究由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西蒙·巴特勒牵头,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路易斯·布罗顿斯也参与其中。

布罗顿斯认为,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和声音强度之所以普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物种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布罗顿斯指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鸟类物种减少,由鸟类创造的自然声景的声学结构正变得更简单,异质性也更小。”研究结果表明,由大自然奏响的音乐正在变得悄无声息。

研究人员指出,这个人类与大自然产生联系的基本途径之一长期以来逐渐变得越来越狭窄,并将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潜在的深刻影响。

来自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和捷克共和国的各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和科学家参与了历史声景的重建工作,并在此项工作中使用了来自北美鸟类繁殖情况调查和泛欧普通鸟类监测计划站点的年度鸟类计数数据。  

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Xeno Canto的1000多个物种的记录结合在一起,Xeno Canto是一个提供世界各地鸟类歌声记录的在线数据库。研究人员指出,鸟类物种群落结构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声景特征之间的关系目前依然难以预测。

布罗顿斯指出,鉴于人们听到鸟鸣的机会多于看到鸟类的机会,因此自然声景的质量降低很可能使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目前鸟类数量下降的影响。

研究人员举例称,像柳莺这样能够唱出丰富而复杂的歌声的鸟类物种逐渐减少,很可能比声音尖锐的乌鸦或海鸥等物种减少对声景的复杂性影响更大。

研究人员警告称,不幸的是,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环境危机,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减少很可能就是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他们认为,上述研究有助于以一种具体且可联系的方式提高对物种减少的认识,并证明其对人类福祉的潜在负面影响的存在。

相关推荐
以绿色理念守护地球家园——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助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项目建设时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中老加强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调节气候以及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老挝籍博士留学生吉迪沙·普达旺看来,“山水相连、命运与共”正是老中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写照。

世界自然基金会周非:构建更具韧性融资伙伴关系是推进非洲基础设施开发迫切需求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表示,如何促进项目与资金的有效衔接、构建更具韧性的融资伙伴关系,已成为推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