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媒认为美国已输掉对华战略竞争

来源: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1-11-08 15:25:13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11月4日发表美国国家利益中心外交政策初级研究员斯科特·麦卡恩题为《美国已经输掉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的文章称,拜登政府努力把与中国的大国竞争重新界定为战略竞争,如果这项战略把竞争和遏制作为优先重点,从而把两国关系限定为敌对态势,那么这种做法就是不恰当的。美国30年来反复无常的政策已经把中国打造成为美国霸权不可或缺的替代者。推动竞争关系可能会刺激中国进一步强化这种角色。相反,美国必须重建其全球关系,又不能把对华竞争作为这些行动的基础。 

中国变得不可或缺 

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由来已久。按照(凯托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贾斯廷·洛根的说法,1992年的《防务计划指南》得出结论认为,有必要在太平洋地区保持强大的存在,以防任何敌对力量主宰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包括东亚。 

洛根说,虽然防止地区霸权是战略愿望,但中国当时在美国政坛获得了广泛支持,甚至在2001年获得了“最惠国待遇”。他接着又问道,如果需要在军事上遏制中国,那么美国为何要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来刺激中国增长?洛根的答案是什么?2001年9月11日。反恐战争占据了主导位置。 

在可预见的未来,反恐行动决定了美国的全球互动。美国利用军事优势带来的霸主地位,打造了一种鼓励与中国合作的环境,以此作为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的替代品,提升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美国忽视了与恐怖主义无关的所有事情,中国则以独特的方式变得不可或缺,而且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没有干预当地政治。 

正如(国家利益中心研究员)保罗·希尔最近在《国家利益》双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中论述的那样,美国和中国并没有陷入争夺全球霸权的意识形态斗争,世界也没有准备好分裂成美国和中国阵营。 

最近的事件表明,经济、安全和政治领域的反美共识不断增加。伊朗宣布即将与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多边峰会,讨论如何合作推动在阿富汗建立一个包容性政府。伊朗将美国排除在外,因为这个伊斯兰共和国认为美国人是阿富汗不稳定和暴力的主要根源。 

在非洲,美国专注于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与此同时,中国因为非洲大坝建设热潮而受到赞誉,在22个国家开展项目。 

军事遏制适得其反 

美国把重心转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做法可能会进一步分裂全球。按照美国的惯常方式,这种手段以军事为重点,优先考虑领土威慑。最近两个释放信号的议案表明,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把军事遏制作为核心。 

首先,澳大利亚、英国和拜登政府达成向前者出售核潜艇的澳英美联盟协议,这个举动标志着美军对印太地区和制衡中国的承诺。 

其次,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等人重新推出了《台湾防卫法案》。

一段时间以来,释放信号和威慑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然而,无论向澳大利亚销售核潜艇还是《台湾防卫法案》,都无助于改变中国取得最大进展的势力范围:软实力。 

美国与中国的对抗是所谓的大国竞争、战略竞争,还是一种不明智而且用错了地方的新冷战——这个术语都无关紧要。更关键的问题是,美国过去20年一直在开展反恐行动,中国则一直在忙于增强软实力以及在经济上取代美国。 

20年来,美国一直依赖优先考虑武力的政策。这种外交政策视角使中国得以形成了对其增长有利的小环境。现在,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归类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就目前而言,美国在军事力量方面仍然占据上风,这使得军事遏制成为一种吸引人的手段。认识到美国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的世界是多极而不是两极世界,这符合美国的利益。认识到这一点意味着有必要放弃战略竞争。 

相关推荐
西媒:追随美国遏华的真正盟友很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与美国一起对抗中国的真正盟友很少。它们被整合到重复的小型联盟中,包括“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五眼联盟”和“澳英美联盟”。

马凯硕、陈繁昌联合撰文:美对华技术战阻碍全球合作

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事情本不必如此。为了维护全球和平,应对人类紧迫的共同挑战,美国和中国需要找到独立的领域进行合作,并扭转两国关系的颓势。

专家称“印太经济框架”形式大于实质

在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似乎已经注定要失败———议员们只会批准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贸易计划。IPEF只是一项在海外发布的行政命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一事实意味着它将无法像拜登希望的那样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