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外专家共商海洋合作与治理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1-10 11:06:50

新华社三亚11月10日电(记者夏天)第二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9日在海南三亚开幕,来自菲律宾、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英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领域专家,以及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代表和科学家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海事安全合作、蓝色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交流经验、分析现状、预判趋势并提出建议。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表示,体制分化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失败并非罕见现象。一些国家利用国际海洋法规则作为工具,在地缘政治竞争中谋求霸权和有利地位,使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这些规则从“解决争端和分歧”变成了“冲突的主要导火索”。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在致辞时表示,与其装腔作势、强词夺理,不如采取静默外交,同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海上合资企业等区域信任措施,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人道主义搜救和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区域合作机制。东盟需要团结一致,维护和推进包括南海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认为,一直以来,中国本着相互尊重、共商共治、开放共享的原则,倡导包容务实的海洋合作。我们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协议,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在促进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除全体大会外,还设置六个平行论坛。线上、线下参会的800多名专家学者将围绕全球海洋治理中新近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研讨。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

自贸港上的法治引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海南样本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海南推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 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加速项目落地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林业局通过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全省推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创新审批模式、打通部门壁垒,大幅提升用地用林审批效率,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