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亳州谯城区:做好六个方面 呈现“美丽画卷”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1-30 15:27:56

近年来,安徽亳州谯城区抓好关键六个方面,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中全区呈现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画卷。

打造标准化示范园

在亳药花海中药材种植区内依托药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了亳白芍、亳菊、亳花粉等11个单品种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在示范园内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严把产品质量,健全种子种苗来源、投入品管理、产品检测、基地准出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长效机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打造,有效带动了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的扩大。

出台《亳州市谯城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施方案》。目前,已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个。确保到2025年,全区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基地10个以上,每个生产、加工、供应类基地产值年增长率10%以上,基地农产品及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

在种质资源保护上,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设“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开展半夏、丹参、黄精、石斛等中药材组培苗生产示范,建设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和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技术研发上,与安徽省农科院联合建设“亳州现代中药材研发中心”,深入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研制、申报亳白芍、亳菊、白术、牡丹种苗等8项栽培技术规程,以及白芍、白术、白芷、防风等11种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重点培育优质亳白芍、亳丹皮、亳菊等区域公共品牌和乡土特色产品品牌。为激发药业企业参与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区财政每年列支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扶持资金的持续投入,成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有效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结合中药材示范园创建,以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打造1个数字中药农业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1批完全数字化智慧化中药材精准种植示范园区,包括中药材精准种植管控、中药材专家智能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中药材初加工管理、市场贸易信息动态展示等应用,推动数字中药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

在主产区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设中药材专业班,聘请省农科院、省农大、省农业农村厅专家教授前来讲课指导,结合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深入乡村、农户讲解中药材标准化知识,指导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使受训农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中药材生产明白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带头人;以济人药业中药材高科技示范园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济人药业为主体,加强与安农、南农、安徽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省级中药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药材标准化安全技术研究与推广、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等研究专题,推动中药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开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要力量,推动示范区以外乡镇的中药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带动辐射当地中药材种植水平的提高。

大力培育中药品牌

打造亳药区域公共品牌和安徽华佗国药公司“华佗”牌、安徽济人药业公司“月信”牌、安徽芍花堂药业公司“芍花堂”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以消费倒逼流通、倒逼加工、倒逼生产、倒逼产地。鼓励支持药业龙头企业与药材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基地,注册商标。鼓励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维护好中药材老字号和区域性公共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社会公信力。目前,该区注册商标数80多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

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各类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6家,市级125家,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分别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2021年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2021年新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家,张店乡王楼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完善区、镇(乡)、村、新型主体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层层落实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从源头消除中药材质量安全和生态危害的隐患。积极培育标准化生产实施主体,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档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后期监管,创建优质安全“皖农绿色”中药材品牌,提高产业效益。

绿色增效示范行动

以十八里、十河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效益水平。依托安徽济人药业、北京同仁堂(亳州)药业、安徽协和城药业、盛海堂药业、沪谯药业等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中药材示范区开展亳芍、亳菊标准园创建工作,发展集约化绿色种苗产业。强化标准园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集中展示道地亳药品种及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依托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亳州新科种苗公司、皖北药业有限公司、亳州市中药材协会、百草园林公司等建设制定亳芍、亳菊等中药材育苗技术规程,提高绿色优质种苗供应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王永胜)

相关推荐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

田园里的异国情怀:巴基斯坦同学的实验报告

2022年,巴基斯坦留学生夫拉兹·阿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计划回国,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非洲,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

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农业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通过技术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拓展粮食作物种植,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