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 沿线民众有了脱贫希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邵非 2021-11-30 22:34:18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经济参考报》30日刊登张玉洁、周文其的文章《共建“一带一路”让沿线数千万民众有了脱贫希望》。文章摘要如下: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经济体存在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能源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等问题。中国努力改善有关国家基础设施、解决其资金短缺及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减贫经验交流等,为他们实现减贫目标提供助力。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评价。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

在东南亚,中国专家奔赴老挝、柬埔寨等地的偏远农村,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在非洲,中国承建的亚吉铁路有效带动沿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增收减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助推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期,一个旨在帮助马达加斯加提高粮食产量的中国项目顺利签约,该项目将在马达加斯加分期建设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军说,基地建成后,可帮助20万农户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基地建成后将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多年目标:恢复非洲大米出口国地位。”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艰难,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受到疫情冲击。未来,中国将继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探索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减贫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为人类社会消除贫困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