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湖北与非洲国家科技合作向多领域拓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2-13 11:50:31

12日在武汉举行的2021中非创新合作大会上,15个对非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签约,通过平台共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国际创新资源在非、在鄂汇聚融合。

湖北与非洲的科技合作颇有渊源。湖北于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中国首支援非医疗队,拉开了与非洲国家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合作序幕。双方科技合作现已拓展至现代农业、教育、资源环境、光电信息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湖北结合科教优势和已有工作基础,与非洲国家开展紧密合作。

农业、教育是湖北对非合作的传统优势领域。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分别与南非、莫桑比克等国围绕水资源利用、循环再生材料创新、农作物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国内非洲留学生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在鄂非洲留学生已超过3000人。

2013年,依托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建设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非投资的数百家鄂企,不少成为非洲知名品牌企业。比如,人福医药在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现代化药厂,促进了中非医药卫生领域的合作发展。

为服务中非科技创新合作、产能升级投资、青年人才交流,中国科技部于2020年5月批复湖北牵头建设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研究确定在非洲地区国家首批布局建设5家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国际技术转移)离岸中心,作为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分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作为科教大省,通过推动中非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湖北将成为推动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策源地。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炜表示,湖北正实施“科技对外开放行动”,支持包括非洲人才在内的广大外籍人才深度参与湖北科技创新,将聚焦卫生健康、农业发展、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信息科学等重点领域,扩大对非人才交流、技术转移、科技培训,为中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相关推荐
500项中国先进技术成果向阿拉伯国家首发 赋能中阿绿色创新合作

8月28日,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面向阿拉伯国家集中发布了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等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旨在推动中阿双方落实绿色创新共同行动,深化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

湖北新增一座中欧(中亚)班列始发站

8月6日上午10时许,满载汽车散件的75192次货运列车从香炉山站缓缓开出,香炉山站作为湖北第二座中欧(中亚)班列始发站正式投运。

湖北首趟“中吉乌”铁公联运中亚班列开行

7月16日16时许,75179次列车满载食品包装罐等物资,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启程。这是湖北开出的首趟“中吉乌”铁公联运国际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