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热科院宣讲比赛展现科学家新时代形象和精神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2-16 15:53:19

新华丝路海口12月16日电(李生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第二届“讲好热农故事”宣讲比赛暨首届“经信杯”热科微视频摄影大赛引发较大共鸣,大赛展现了新时代科学家多才多艺的一面,弘扬了“讲好热农故事、展示热科形象、传承热科精神、传播热科声音”的科学家精神,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热带农业科技服务。

在宣讲比赛现场中,23组宣讲选手围绕热带农业创新、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学习党史践使命、打造队伍勇担当4个专题歌颂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丰功伟绩,分享了热作科技成果背后的故事,讲述了科技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作为,平实生动的语言与真挚饱满的感情让在场观众感同身受,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是1960年周恩来总理为建立我国天然橡胶基地给中国热科院的题词,转眼61年,天然橡胶已由种子种植发展到组培苗时代,热科院“橡胶树速生高产新型种苗育苗技术”入选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10项重大新技术,热科院橡胶所良种良苗研究室主任黄天带宣讲了橡胶组培苗“从1株到100万株的不懈追求”,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从2%提高到80%,种植面积推广至中国三大植胶区。

“撒在刚果的种子”,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副研究员周泉发以此为题进行宣讲,13年前,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荒无人烟、野草狂舞、毒蛇出没。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热科院副院长刘国道带领热科人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十几年如一日,用辛勤播撒科学和希望的种子、用情怀搭建中非友谊的桥梁、用信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薛茂富是援助刚果(布)的木薯专家。木薯是刚果(布)的主粮,但缺乏主栽品种和种植技术,花叶病严重,导致长期低产甚至绝收。走投无路之下,当地农民甚至用迷信思想指导生产。经过3年努力,薛茂富比对了20多个品种,筛选出抗病高产品种,并通过木薯生产技术培训班,把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传播到刚果(布)的木薯主产区,使平均亩产提高了两倍,缓解了当地粮食安全危机,为稳定当地的政治、经济局势贡献了中国智慧。

图片2.jpg

上图为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门

经过一批又一批专家的努力,中国热科院在刚果(布)播下的爱和希望的种子,正在非洲这片已渐渐告别蛮荒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获得宣讲比赛第一名的中国热科院信息所杨丹以“丹丹眼中的热农事业”为题娓娓道来,平实生动的语言、真挚饱满的感情宣讲了热农人新的使命与担当,让在场观众感同身受、引发共鸣,报以热烈掌声。

据介绍,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全球热带面积达2.03亿平方公里,其中热带陆地面积53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6%,居住着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热带农产品种类达501种,占全球农产品种类的89.5%。2018年产量达192.23亿吨,占全球农产品产量的12.50%,在全球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热带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贫进程,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热科人不懈奋斗的方向,是智联世界的历史担当!”杨丹说,中国热科院应国家战略而生,为国家使命而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和场上的每一位年轻人一样,秉持着热农理想,从舞台的侧方,努力的一步一步走向舞台前方。作为青年一代的热科人,我们始终牢记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服务热区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面向世界和未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青春融入热科大业,将热科故事分享在热区大地上。

图片3.jpg

上图为中国热科院信息所杨丹参加宣讲比赛荣获第一名的场景

本次活动由中国热科院机关党委、科技信息研究所和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信息所所长黄贵修表示,将把“讲好热农故事”宣讲比赛和融媒体交流平台打造成国家热带农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和热带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或缺的元素。

图片4.jpg

上图为参赛优秀奖作品,内容为中国热科院热作优品——华南8号木薯,一亩的产量可达4吨。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与农业防灾减灾研修班举办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与农业防灾减灾研修班举办。来自赞比亚等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24位农业官员、专家、技术员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通讯丨中国先进农业采收技术造福巴基斯坦农民

4月里,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珀格尔地区一处农田,当地农民围在一台从中国引进的油菜籽收割机旁,观看机器收割作业的场景。机器一启动,地里微黄的油菜荚就整齐地倒在一旁,成熟的菜籽纷纷落在收割机的机箱里。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