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供应链受干扰 全球港口拥堵预计明年下半年才恢复正常

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2-28 15:15:47

《联合早报》中文版12月27日报道:分析师和学者指出,有限的船舶供应推动航运价格飙升,保持一贯高标准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可从中受益。另外,新加坡港口处于有利的位置,不仅可协助缓解供应链中断情况,还可巩固它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和补时港口地位。业界估计,供应链受干扰、港口拥堵的情况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望恢复正常。

毕马威(KPMG)合伙人及供应链咨询服务主管阿加瓦尔(Rakesh Agarwal)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供应链中断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最明显影响之一,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全球各地政府都需要制定战略迎接供应链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建立重要物品库存,以及在“战胜疫情”后建立高韧度供应链。

供应链中断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船运费高涨。国际航运研究公司德路里(Drewry)的数据显示,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运价目前为9292美元,较去年同期涨了169%,较疫情前约1400美元水平,涨了五倍以上。

德路里预测,全球集装箱船运业今年的税前盈利为1500亿美元,相比之下,该行业去年取得的税前盈利为254亿美元。

伯利兹港公司(Port of Belize Ltd)总裁莱恩(Andy Lane)受访时表示,新加坡港口运营情况良好,供应链过去六个月大致维持固定。他说:“港务集团已使用大士港口(Tuas Port)堆场,增加约2000个标准箱的堆场处理量,这些新增的运能,将进一步确保新加坡供应链不会出现中断和延误,预计新加坡进口商和消费者应不会遇到严重货运问题。”

相关推荐
合作共赢 “链”动全球:外企持续深耕中国

观察人士认为,外资企业看好“投资中国”机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优质的市场环境,让外企愿意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中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实现新进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自成立以来,成员国不断加强经济联系,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2024年,各成员国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合作方面实现诸多新进展。

从一场合作交流会看陆海新通道发展新机遇

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成立仪式暨重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交流会同步举行,陆海新通道沿线部分国家工商会负责人、“13+2”省区市贸促会代表、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济济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