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媒评述中国顺应趋势发力智能制造

来源:彭博新闻社 责任编辑:陈聪 2022-01-06 15:20:13

彭博新闻社1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制造”规划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好》的文章称,在世界抗击新冠病毒并迎来2022年之际,中国公布了改进版的产业政策蓝图。此次公布的蓝图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中国政府部门的规划人员去年12月底公布了为期5年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让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中国现在将把重点放在打造并拥有工业机器人,并升级制造业所使用的设备与工艺。

这些领域可能不像之前规划中所聚焦的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那样引人注目。不过,这份最新的蓝图有可能帮助中国成为未来的制造力量,拥有超级高效和精确的机器,而目前影响美国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也正是这些因素。

在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的情况下,中国升级庞大的工业制造业和周边生态系统,以便巩固自己作为全球供应方的地位,这样的想法是精明的,并且有着先见之明:中国会在它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上表现得更进一步。

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最新发展规划核心还包括,到2025年,让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并且让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它们将不仅存在于工厂,还存在于仓储物流和其他相关领域,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力。

此外,中国还打算创建一批专注于某些极为具体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就是所谓的“小巨人”,它们将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并对工业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中国还想减少对外国企业的依赖。日本大和资本市场香港分部的分析师说,中国当局呼吁改进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高可靠减速器等领域的技术。这些都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领域。

这些目标看起来雄心勃勃,不过符合全球都在向自动化工厂转型的大趋势:2020年全世界每万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约为126台,而5年前是66台。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中国目前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装机量约占全球的44%,机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九,而5年前它还排在第25位。与此同时,美国的机器人密度排名第七。

中国当局承认,要想走在前列并保持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领先地位,需要实现升级改造。据媒体报道,工信部一名官员最近表示,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

美国和其他国家也一直在谈论制造业升级的话题。不过目前取得的进展有限。全球供应链出现的混乱让世界各地的企业在生产各种零部件时手忙脚乱,清楚地凸显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规划切中了要害:让世界尽可能长久地依赖中国。

相关推荐
从积淀中走来:中国装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展现硬实力

近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bauma)举办,全球3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齐聚,共探行业未来趋势。本届展会聚焦气候中和、替代驱动、网络化施工、可持续建筑和采矿业挑战五大热点议题,展示出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五部门发文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2月11日对外公布,提出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德国造”“重庆造”携手向未来

11月11日,以“中德合作·渝见未来”为主题的“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正式启动。为期两天的活动,德国驻华使馆、德国官方经济机构及各联邦州经济代表处和德国企业代表共201名德方嘉宾,与工信部、重庆市政府、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多个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中信集团及渝企代表等中方嘉宾展开全方位交流合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