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媒文章美中经贸摩擦令东盟获利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聪 2022-01-20 15:02:25

《日本经济新闻》网1月17日发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早川和伸题为《东盟在美中对立下“渔翁得利”》的文章称,美中经贸摩擦由拜登政府接手继续进行,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日渐增强。针对这种情况,东盟开始发出“不打算与美中任何一方对峙”“不希望被迫选择美中之间的任何一方”等声音。

另一方面,由于在地理上与中国邻近,东盟在美中经贸摩擦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许最大。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和加强出口管制,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从中国对美国各季度的出口总额来看,下降尤为明显的是在2018至2019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时候。

这给东盟国家的贸易环境至少带来了两大变化。

一是东盟对美国出口呈增加状态。东盟对美国的出口总额自2019年以来持续扩大,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下仍然如此。从东盟各国对美国的月度出口额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越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产品,东盟对美国出口越多。这尤其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出口产生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

分析认为,东盟对美国出口扩大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原来在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被东盟的工厂替代生产,以及中资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了东盟。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在中国生产,面向美国等其他市场的产品在东盟等地生产,这样的分工正在逐步推进。如果是跨国企业内部的生产再分工,可能只是产地的改变,该企业集团的整体利润也许不会增加。但对东盟国家而言,这种分工将带来扩大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好处。

第二个变化是,无法去往美国市场的中国产品正涌入东盟市场。

事实上,统计分析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月度出口额,可以发现越是美国提高对中国关税税率的产品,中国对东盟出口越多。尤其是在向越南出口时,这种情况非常明显。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加剧了东盟市场上的竞争。

面对会带来这种经济变化的美中经贸摩擦,东盟各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东盟一些国家正在完善出口管理体制,首先是禁止军民两用产品及相关物品出口,以避免成为美国的出口管控对象。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将美中经贸摩擦视为从中国转移生产和企业的良机,积极吸引中国投资。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内地及香港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金额,已有很多年份超过了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金额。

东盟国家还在推进与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公司的合作,虽然根据美国出口管控规定,华为被列入了禁运措施对象名单,但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引入了华为设备的5G商用服务。

像这样,东盟为了不被美国盯上,在完善出口管理体制的同时,还促进从中国转移生产和企业,并加强与拥有尖端技术的中国企业合作。

被美中双方送秋波的东盟可采取的政策空间较大,表现出试图从美中经贸摩擦中尽可能获利的样子。这与东盟以往的外交方针相一致。东盟一贯奉行在与所有地区外大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的方针。

相关推荐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区域经贸合作典范 共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东盟推进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双方扩大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国家出口值6.8亿元

记者4月22日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出口值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